大皖新聞訊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成為許多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的熱詞。當前,安徽正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如何更好地發展新質生產力,來自安徽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委員們圍繞自己關注的領域,積極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馬軍:
加快制定光伏建筑一體化標準
新型工業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任務,也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對于我們來說,推進新型工業化,是推動蚌埠振興的突破口。”全國人大代表、蚌埠市人民政府市長馬軍介紹說,目前,蚌埠市正聚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持續做大新能源、新型顯示、智能傳感、生物化工、汽車零部件五大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構建具有蚌埠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隨著我國深入實施‘雙碳’戰略,光伏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作為光伏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光伏建筑一體化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對于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具有重要意義。”馬軍發現,光伏建筑一體化存在著行業標準尚不完善、應用推廣力度不大、政策支持有待加強等問題,應當加快光伏建筑一體化標準的制定,建議住建部出臺薄膜太陽能發電系統與建筑一體化技術規程、薄膜太陽能發電系統與建筑一體化構造圖集等國家級標準,制定光伏建筑材料專門驗收標準。同時,加強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示范、強化光伏建筑一體化政策支持。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航天強國’,許多地區競相探索商業航天產業藍海。”馬軍表示,以蚌埠為例,目前已集聚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星河動力、深藍航天等一批重點企業,涵蓋火箭發動機、火箭零部件、新材料、火箭箭體制造及總裝等產業領域。“
不過,在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仍有一些需要國家層面解決的困難。”馬軍建議,應當著力加強科技創新成果共享,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明確合作領域,出臺專項政策,深入推動民企與科研院所等在技術共享共用、人才培養、核心技術攻關等領域合作交流。同時,完善支持商業航天發展的相關金融政策,科學布局商業航天發射場及相關配套設施,“比如對具備發射條件、產業相對集聚的地區,優先支持建設商業航天發射場,打造商業航天產業生態。”
全國人大代表馬軍。
全國人大代表陳大偉:
把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新質生產力是指一種新型的生產力,它代表了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昊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電儀黨支部書記、安徽昊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儀表車間主任陳大偉表示,對于煤化工產業來說,新質生產力就是要轉變傳統煤化工的發展模式,淘汰陳舊的煤化工技術,以加強對煤化工技術的研究,不斷地創新煤化工技術,引用先進的新型煤化工技術,提高煤化工技術應用效果,降低能源消耗從而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陳大偉認為,化工儀表在化工生產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檢測儀表是化工生產的眼睛,控制器是化工生產的大腦,執行機構是化工生產的手腳,整個生產過程就是靠自動化控制系統來完成的。”陳大偉說,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如今對化工企業自動化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儀表車間的任務就是保證儀表的準確度、生產的自控水平,以保證安全生產,為企業爭創效益。“多年來,我們車間共技術創新一百多項,獲發明專利兩項,獲實用型新型專利19項,解決企業自控難題80多項,為企業的安全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陳大偉是公司國家級大師工作室領銜人,“在做好全國人大代表本職工作的同時,我會帶領大師工作室團隊,多研究生產上的儀表自控瓶頸,并針對問題進行攻關。”陳大偉表示,要把一些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斷提高企業自動化水平,利用新質生產力為企業的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全國人大代表陳大偉。
全國政協委員陳仙輝: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加強交叉型人才的培養
“新質生產力的背后是科技支撐,要有人才科技創新所支撐,才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新質生產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仙輝認為,科技創新特別是現在人工智能等一些新技術和創新思維對于推動國家經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謂新質生產力,“新”指的是在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下產生的生產力;“質”指的是以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而產生的生產力。“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驅動力。”陳仙輝說,發展新質生產力,首先要加強科技創新,科技創新的核心是人才。當前各個學科的發展越來越深入和細分,同時各種新技術的產生,又需要不同背景的學科,這種交叉知識結構的人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因此,陳仙輝建議,國家應該加強對于交叉型人才的培養,特別是教育方面,不同學科的交叉非常重要,高等學校應根據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加強交叉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其次,針對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陳仙輝表示,如何把基礎成果轉化成產業,轉化成新質生產力,需要配套運行機制,“高校和科研機構要深入企業跟企業家們深入交流,為企業提供在轉型過程中所需要的技術支撐。”
全國政協委員陳仙輝
全國政協委員許禮進:
加強新型研發機構管理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新型研發機構是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對促進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具有十分關鍵作用。”全國政協委員、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禮進認為,要加快新型研發機構高質量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設,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壯大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競爭新優勢。
許禮進說,目前我國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還處于探索過程中,各省的新型研發機構在功能定位、目標任務、建設運行模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異,政策體系尚未完善,在發展戰略、體制機制、多元投資、人才集聚和服務能力等方面都還有不足。
對此,許禮進建議,建立相關法律規范基礎,盡快制定針對新型研發機構位階較高的、適用范圍更大的法律規范,明確新型研發機構的性質、職能、組織架構、在現有科技體制中的定位以及其他相關認定標準,為新型研發機構的認定以及政府對其進行的分類管理指導提供法律框架。他還建議將新型研發機構作為創新主體納入我國科技體制中,建立多元化的科技管理體制。
許禮進表示,必須建立和完善針對新型研發機構的激勵政策體系,實現對新型研發機構內部人員的有效激勵,進而間接地激發新型研發機構創新活力。“加大研發和成果轉化的政策獎勵力度,改善政策支持方式;另一方面,實行放權式激勵政策,提升政策激勵強度,允許新型研發機構以科技成果入股或創辦企業,賦予新型研發機構人才引進的充分自主權,促進科研人員向新型研發機構流動。”
全國政協委員許禮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姚一鳴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