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在這里,一個人能種千畝田,怎么做到的?|“天河”使命②

淠史杭工程開建65周年特別策劃

從合肥市肥西縣官亭鎮的淠史杭工程溯流而上,大別山里的“山泉水”通過“水快遞”惠及了兩岸。在六安市的橫排頭渠首,陸海蛟正在七月的驕陽下勞作,很快,他將迎來豐收。

橫排頭渠首 蔣常虹 攝

2015年,陸海蛟第一次來到距家數百公里的六安市。此前,他一直在素有長三角菜籃子之稱的和縣從事水產生意。

一個月后,他在蘇埠鎮承包了4000畝土地,專注于一稻一麥種植,這一干,就是9年。

9年間,陸海蛟從沒考慮過在其他地方承包。

策劃:潘艷剛

組稿:梁   巍

記者:常   誠

見習記者:徐宏博

編輯:吳夢君

審核:馬翔宇

校對:解明傲 張建平

政經八百工作室出品

“水快遞”惠及兩岸

徐忠有是合肥市肥西縣官亭鎮的種糧大戶,他也是淠史杭工程的受益者之一。在他看來,水和土地是他最在意的兩大要素。徐忠有坦言,官亭這邊的土地條件沒有那么理想,但是這里可以保證灌溉,河道兩岸基礎設施也較好。無疑,淠史杭給從事種植業的他們打了一劑“強心針”。

從官亭鎮出發,沿著渠道溯流而上直至橫排頭渠首,陸海蛟的田地就在這里。

陸海蛟從沒考慮過在其他地方承包。陸海蛟說,“六安這邊的肥力雖然不如老家銅陵,但是這里的水源好,用水也不緊缺,就算是去年比較干旱的時候,這邊的水量也基本還算充足。”

淠史杭灌區 蔣常虹 攝

蘇埠鎮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別山東北麓,是淠河出山入淮第一鎮,舉世聞名的淠史杭灌區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橫排頭水利樞紐工程)就位于該鎮。淠史杭總站、淠史杭老區、新老二條淠河等都與蘇埠鎮有著密切的聯系。

五一過后一直到八月底,在陸海蛟看來,都是用水的高峰期。“其他地區有時甚至要靠幾十臺水泵抽水來灌溉農田。”陸海蛟說道。

陸海蛟認為,由于這里靠近淠史杭,在蘇埠鎮,當水稻小麥到了需要用水的時候,閘口就會在固定的時間打開,通過渠道將河水灌溉進農田。“用水時期,村里就打電話上報,或是三天、或是一周、再或是半個月,就會統一放水,一般情況下都能實現正常供水。”

部分田地地勢較高,無法通過放水灌溉,需要用水泵抽水,陸海蛟算了一筆賬,平均下來一畝田水費在二十多元。如果用水泵抽水,每畝田的價格相差不多,但是閘口放水會更省心、更方便。

農業考慮的重中之重

5月中旬撒播,6月底栽秧,8月稻子出花。正常年景下,陸海蛟的農田畝產約700公斤,有時甚至能達到900公斤。由于種植成本比較高,畝產如果不到700公斤,就會有虧損的可能。

“因為地勢較低,戚橋村可以完全依靠放水而不需要水泵。田好,地價就高。”陸海蛟表示,去年下半年,高標準農田的地價都達到了一畝500塊。

陸海蛟在戚橋村承包了1500畝地,丘陵田、梯形田等價格不一,相差很多的情況下,陸海蛟的首選是平整度好、交通便利的高標田,而他考量的重中之重,就是水源。

淠史杭灌區 蔣常虹 攝

對陸海蛟來說,水是最主要的,這是他選田的最重要的標準。沒有水源,其他條件再好,他也不要。靠近渠首決定了用水“不需要等”。渠道很長,要用水的也不止一個村。離渠首越遠,水到得就越慢,慢上個四五天都是常事。在這里,幾乎村村都通淠史杭總站的水源。蘇埠鎮的多數田地幾乎不需要水泵抽水。如果需要調大流量,得向灌溉調度處申請。

從2015年到2023年,9年中,陸海蛟的田就基本沒有“干過”,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這邊的田干不了,也旱不了。”在農戶用水的高峰期,田塊好的區域上午申請,下午就灌溉好了;差一點的田塊則需要多等上好幾天。

陸海蛟表示,好在戚橋村的田比較平整,正常情況下,灌溉一次可以保一個星期。“一周左右,在地還沒有干透的時候,就要補一次水,不然地里就要長出雜草了,還取決于天氣情況,如果是晴天,水放好了,要7~10天田才會干;如果下了雨,那就不怎么需要再次補水了。”

灌溉用水時,陸海蛟也會注意節水。“水不是越多越好,節水了,種植效率也變得更高。”有進水就有出水。陸海蛟有時候需要在稻子栽下去40天左右“曬田”,他說,“這樣稻子才不容易倒。”

一個人可以種一千畝

近年來,田里想招人干活很難——天氣炎熱,用工成本也在增加,想請人來都請不到。為了有性價比高的幫手,陸海蛟于前年購買了無人機。如今,不管是打藥還是施肥,都可以靠操作無人機來完成。

至于成本,以戚橋村為例,把水電費、化肥農藥用工等包含在內,平均每畝地需要1500元。那利潤呢?陸海蛟種植的晚稻,在去年價格較高,烘干前就能賣到一塊八毛錢一斤,烘干后的可以賣到兩塊。常規情況下,一畝田可以賣到2000元左右,刨去成本,能賺四五百。當然,這也取決于當時的市場。比如2019年,一畝地可以賺到1000元左右。

淠史杭灌區 蔣常虹 攝

二十歲就開始包地,如今的陸海蛟已經在農業種植方面耕耘30來年了。在陸海蛟的號召下,原本在江浙滬等地包地的親朋好友也“轉戰”蘇埠鎮,之前在上海干瓦工的妹妹也到這邊來從事農業種植了。

不僅如此,陸海蛟學習數控機床專業的兒子也受到父親的影響,開始從事無人機(播撒)的工作。陸海蛟這一宣傳,直接號召了四五十人來蘇埠鎮做承包。

陸海蛟的父親之前一直在老家種田,當年,他在家門口承包了100畝田,因為以前一個人只能種100畝。而現在,在科技的幫助下,打藥、收割都不再需要多少人工,一個人可以種1000畝田。面對如今的改變,老人很是感慨。

淠史杭在變化

陵波村向南走,就是淠河總干渠,這里距離戚橋村僅3公里左右。

農忙時間,下午兩點多,氣溫正逐漸攀升到一天中的最高峰。黃國艮從農田走出來時,衣服都已被汗水浸透,黝黑的皮膚是烈日下的勞作留下的印記。

黃國艮在陵波村承包了1400畝田地,其中80%以上都是較為平整的高標田,這些田地被用于種植小麥、水稻和油菜。一般情況下,黃國艮的農田滿種水稻。“‘冷茬’(種植甘薯、水稻和瓜類作物的地塊,由于植株隱蔽,土壤發陰,叫“冷茬”)的情況下,小麥油菜也可以達到種植面積的70%~80%。”

黃國艮是土生土長的蘇埠鎮人,但從父輩開始,他家就沒有接觸過田地。在種植農田之前,黃國艮從事室內外裝修,一干就是20年。

小時候的黃國艮只聽過橫排頭,對淠史杭,他并不怎么了解。接觸了農業生產后,他才了解到淠史杭是多么重要的存在。

淠史杭灌區 蔣常虹 攝

可以說在黃國艮小時候,淠史杭對他只是個模糊的概念;而現在,淠史杭對黃國艮來說,就是救命水。一路成長,他看著淠史杭越來越規范,“原本的土壩現在變成了護坡,泥土路變成了水泥路,放水也變為了定點定量。”

2012年,黃國艮的一個朋友跟他提出了三個人合伙去農村包田搞農業的想法。2012年3月30日,黃國艮記得特別清楚,因為那是他正式轉行的日子。

農業這行并不好干。

11年過去,當初牽頭的朋友都已經放棄,黃國艮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記得,剛開始的時候,他跟農田一點都不熟。他不知道養育了無數莊稼的農田是什么樣的性格,田地里的石頭、土塊、樹根,還有機械造成的損傷等,都讓他吃了不少苦頭。

第一年,這并不相熟的農田讓黃國艮虧損了70萬。可他沒有灰心,“拿出勁頭用心和土地培養感情”。經過11年的相處,如今的他一眼就能認出田里的雜草是什么草,要用多大劑量、如何調配的什么藥去除。

11年的時間,黃國艮得出了技術、管理、天氣是農業種植過程中的重要因素,而水則是重中之重的結論。

除草、種水稻,最大的倚仗就是水。除草的時候,三天不回水,草就會復長——除草后不回水,草的根部就會接觸到氧氣,從而復長;而用水“悶”一下,隔絕了氧氣,也就斷絕了雜草的復長。

淠史杭灌區 蔣常虹 攝

在黃國艮看來,水的功能不僅僅有灌溉,防治病蟲害也是水的一項重要功能。到了晚稻后期,很多步驟都需要水,不然成熟時形成的就是空谷粒,用當地土話說,“那就是癟子大了”。

搞農業,要考慮的方面有很多。黃國艮介紹,在下秧的時候,就考慮小麥什么時候收,什么時候提前育秧。因為水稻的季節性很強,撒播、插秧需要在五月至六月中旬完成;如果寒露風來得早,九月氣溫猛然降低,對后期灌漿影響會非常大,也有可能會造成空谷粒。

黃國艮的田地在支渠渠頭,靠近水源地,這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正是黃國艮選擇在陵波村承包田地的原因,也是其他大戶在蘇埠鎮承包土地的關鍵因素。

用水需“循序漸進”

作為毗鄰橫排頭渠首樞紐的鄉鎮,蘇埠鎮幾乎不會缺水。陵波村的水利條件良好,14公里長的張壽支渠從黃國艮家的農田旁穿過,給了黃國艮糧食生產最大的底氣。

橫排頭渠首 蔣常虹 攝

去年干旱,水位也比較低,其他地區的水資源都有一定的緊缺。但支渠附近的田地水源有保證,去年甚至比往年豐產了一些,“這樣的旱情,擱在多年前,收成都毀了。但有淠史杭工程,我家1400畝水稻,80%依然達到了豐產,畝產600多公斤。”

蘇埠鎮有多個閘方口,用水需要寫調度函。黃國艮知道,淠史杭屬于定量放水,并且從去年開始,放水需要提交申請報告。他覺得這樣挺好的,一定程度上,這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

黃國艮說,在農忙最忙的時期,水源得到了充足的保障。“直到七月中旬,當所有的秧苗都下地后,張壽支渠的水才會關閉。”

黃國艮的1400畝地需要循序漸進地灌溉,為此,他還對田地進行了規劃。水稻的生長期一般在135天左右,這期間,用水的需求主要在幾個時間節點,灌溉基本上需要4次用水:水稻下地用一次水、除草施肥用一次水,經過七到十天的烤田后,田地要回一次水,90多天的時候,還需要灌漿用水。這其中,前兩次用水需求量較大,后兩次較小,最后“端午節收小麥,中秋節收水稻”。

“淠史杭放水由上面調度,田地來水時我也會自行調配。”黃國艮說道。

種植條件都滿足

2012年到2015年,是黃國艮最艱苦的3年。剛開始,黃國艮在農業方面還是個“門外漢”,他從外地招來技術員種植水稻。兩年后,黃國艮根據逐步積累學習的農業經驗,對種植水稻有了自己的想法。技術員依舊遵循以前的老舊觀點,黃國艮卻學到了“日浸夜露”的新技術。

所謂“日浸夜露”,就是白天將種子放在水里泡,晚上撈出來放在架子上用露水“露”,三天兩夜為一個流程,這樣連續三次流程,泡出來的稻種沒有異味、壞種率更低、種子的品質也更高。

淠史杭灌區 蔣常虹 攝

平時,黃國艮也會參加市里農業農村局組織的培訓,慢慢地,他積累了許多新的觀念。除了浸種、施肥、打藥外,無人機是黃國艮用途最大的工具。

2014年,黃國艮植播,一天需要20人左右。那時,黃國艮還沒有無人機,功效很低,一個人一天大概只能工作3畝地;后來,黃國艮使用噴粉機,人工減少了一半,兩個人一天可以工作120畝;2020年,黃國艮購買了無人機,無人機一天就可以工作300畝地,大大減少了人工和時間成本。

“我是蘇埠鎮最早使用無人機的種糧人。”黃國艮自己學習了如何操作無人機,目前他的田地基本上實現了70%機械化。在體會到無人機的便利后,黃國艮現在共有兩臺無人機,其中一臺留作備用。

有了技術和管理經驗,再加上蘇埠鎮的氣候條件,黃國艮覺得,誰在這從事種植都能得到滿足。

70%的機械化之外,30%的農業需要人工。機械在田邊無法精確完成施肥、打藥,有時也需要人工操作,還有部分的田埂地勢略高,只有一小部分長草,二次除草也需要人工。“搞農業是少不了人工的,更少不了淠史杭。”黃國艮說道。

來源:安徽商報微信公眾號

相關閱讀

淠史杭工程建設65周年|葛春華:三進磨子潭四進佛子嶺 只為子孫少受水害之苦

老一輩的人在一起討論時常說,當年缺資金、缺技術、缺物資,不建淠史杭有一百個理由,但要建淠史杭,那就只有一個理由:灌區人民太需要這項工程了。

淠史杭工程建設65周年|徐德友:從日出到日落 一天挑沙一百個來回

1969年10月,隨著淠史杭灌區杭淠分干渠建設的推進,將軍山渡槽啟動建設。此后的兩年里,渡槽附近常常紅旗招展,“千軍萬馬會戰將軍山”的場面驚心動魄。

淠史杭工程建設65周年|崔如森:沒有當年建設的苦 哪來現在生活的甜

橫排頭樞紐工程將淠河上游佛子嶺、響洪甸、磨子潭三大水庫下泄水和水庫下至橫排頭壩上1130平方公里區間徑流攔截起來,引灌六安、巢湖、合肥三市的660萬畝農田。

淠史杭工程建設65周年|黃定穩:穿草鞋啃干餅 用雙腳丈量淠河各級渠道

今年84歲高齡的黃定穩是肥西縣官亭鎮人。1958年,淠史杭工程開建,黃定穩來到中派電灌站、淠河指揮部擔任學員,學習測量“扛尺子”。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宁县| 个旧市| 南安市| 舒城县| 全椒县| 平果县| 罗源县| 米泉市| 千阳县| 汤原县| 鄂伦春自治旗| 汝城县| 天峨县| 鞍山市| 贵溪市| 宁晋县| 托克逊县| 长岛县| 商城县| 高密市| 盐津县| 崇左市| 柞水县| 荣成市| 高阳县| 龙岩市| 麻江县| 英山县| 天峻县| 岢岚县| 庐江县| 磐石市| 武汉市| 巴塘县| 海晏县| 拜城县| 沈丘县| 广饶县| 集贤县| 罗平县| 桦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