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安徽省政協委員范志超調研后發現,近年來隨著城市面積、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城市燃氣管網數量和里程也在迅猛增長,目前僅合肥市區就有超過7000公里的中低壓埋地燃氣管道,發達密集的燃氣管網極大改善了居民生活條件,減少了環境污染,不斷讓城市變得更加宜居。
范志超表示,由于城鎮燃氣管道服役環境復雜,多為網狀結構,管道變徑較為普遍,現有技術無法開展管道內檢測;燃氣管道多位于人口密集區,運維管理相對被動,往往是接到泄漏報警后才進行修補,屬于事后維護。因此,要真正實現城市燃氣管道風險智能管理仍然任重道遠。
為此,范志超建議相關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和用戶企業加強協調聯動,加快推進城市燃氣管道風險治理與智能化檢測監測技術研發與推廣。加快推廣現有工程風險評估技術。“我省有20余座大中型城市、3萬多公里燃氣管道,建議推廣現有工程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技術,摸清我省城市燃氣管道風險底數,形成我省城市燃氣管道的失效模式與損傷機理數據庫,準確研判我省城市燃氣管道風險形勢,周密做好事故應急預案,實現我省城市燃氣管道整體風險可知可控。”
其次,支持研發先進的檢測技術與裝備,優化城市燃氣管網智能運維系統。事前預防與事后預警相結合,融合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技術,實現高風險燃氣管道安全狀況的實時診斷和早期預警。范志超說,通過上述舉措,打造智慧城市燃氣管網,切實提升管道事前預防技術水平,助力我省韌性宜居城市建設。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劉旸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