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安慶:穩步提高民生保障標準

大皖新聞訊  著眼社會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堵點、痛點,始終堅持把群眾的事當成天大的事,今年以來,安慶市民政局創新社會救助工作舉措,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因兜底保障堅實有力,安慶市民政局榮獲全國社會救助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據介紹,為持續深化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安慶市及時調整社會救助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明確了30個社會救助職能部門的職責和14項年度重點工作。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出臺工作規范和指導文件十余個,修訂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低收入人口認定等系列文件,在全省率先細化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認定辦法,積極構建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工作體系。

截至目前,已建成安慶市社會救助大數據信息系統,錄入數據253萬余條,探索設置4個維度20項指標的預警機制,將19萬人納入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范圍。加快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改造提升,累計核對 13.65 萬戶次、32.10萬人次。

為暢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優化社會救助領域信訪辦理,安慶市民政局開通皖事通、支付寶等線上救助申請渠道,有序增加線上救助服務內容。通過黨員帶頭聯動找、優化數據線上甄、專業隊伍定期訪,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救助范圍,全年新納入保障對象2.61萬人。

為提高社會救助時效,安慶將高頻為民服務社會救助事項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推進救助事項縣域通辦。通過推行“入戶調查、系統比對、第三方抽查核對”三位一體工作機制,組織開展社會救助經辦人員業務培訓,參訓者達300余人次。建立重點工作清單、廉政風險清單。

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安慶市民政局在全省首創社區救助顧問制度,設置1555名救助顧問,提供政策引導、資源鏈接、心理疏導、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服務。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動態抽查、能力評估等工作,全市共整合資金2410萬元,購買社會救助服務項目44個。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建立救助標準常態化增長機制,安慶市將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658元分別提高到705元、688元,增幅為7.14%、4.56%;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月 880 元、680 元分別提高到920元、720元,增幅為4.55%、5.88%。

通過完善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積極開展“先行救助”“一次審批、分次救助”,次均救助標準達到2395元,較上年同期提高了17%。2022年以來該市保障城鄉低保13.70萬人,發放資金6.13億元;保障特困人員2.94萬人,發放資金2.56億元,農村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65.31%,,城市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65.31%;實施臨時救助0.65萬人,支出資金0.15億元。

安慶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汪久清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織密兜牢民生保障網絡,下一步將在安慶全面推行由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穩步提高保障標準,持續深化信息共享,規范提升工作基礎,試點推廣社會救助信用承諾告知機制,鼓勵社會救助對象誠信申報。

大皖新聞記者 蔣六喬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閱讀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安慶:穩步提高民生保障標準

著眼社會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堵點、痛點,始終堅持把群眾的事當成天大的事,今年以來,安慶市民政局創新社會救助工作舉措,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因兜底保障堅實有力,安慶市民政局榮獲全國社會救助工作先進...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 豐富市民“菜籃子” 充實農民“錢袋子”

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肥東縣陳集鎮光華社區駐村工作隊和社區“兩委”因地制宜,真抓實干,逐步摸索出符合村情民意的產業發展之路,讓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 安徽梯次推動“無廢城市”建設 2025年覆蓋全省

下一步,我省將圍繞“無廢城市”建設和新污染物治理“兩條主線”,緊盯危險廢物、尾礦庫、化學品、重金屬環境風險管控,持續提升固體廢物環境治理能力。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湘潭县| 双峰县| 山东省| 广水市| 司法| 龙州县| 德州市| 曲松县| 南平市| 柳河县| 南阳市| 镇原县| 西城区| 旌德县| 惠州市| 阳江市| 贵港市| 南部县| 蓝山县| 五家渠市| 双江| 金平| 潜江市| 扬中市| 汝州市| 石河子市| 龙陵县| 翁牛特旗| 喀喇沁旗| 辰溪县| 靖州| 高邮市| 谷城县| 延吉市| 绥宁县| 潮安县| 若羌县| 汉沽区| 尚志市|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