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7月上旬,安徽省住建廳印發《城市交通路口安裝遮陽(雨)棚工作方案》,明確全省各地按照“統籌規劃、應建盡建”和“急用先建、易建快建”的原則,針對本地群眾生活和交通實際需求,在城市(含縣城)人流量大的交通路口非機動車道和行人等候區安裝遮陽(雨)棚,為等紅燈的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遮陽擋雨。8月1日,記者最新了解到,目前全省14個地市已經動工安裝遮陽(雨)棚,2個地市正在制作方案。
各地需跟蹤掌握遮陽(雨)棚使用情況并不斷改進
《城市交通路口安裝遮陽(雨)棚工作方案》明確,在人流量大、空曠無遮擋、綠化覆蓋不到的城市交通路口安裝遮陽(雨)棚。具體安裝數量和布點,由各地根據非機動車、行人流量,從群眾實際需求出發據實測算,合理布置。各地根據路口實際情況選擇適宜型式。對有駐留島的交通路口,可采用復合景觀式遮陽(雨)棚;對無駐留島符合安裝建設條件的交通路口,可選用單臂式或者多立柱式遮陽(雨)棚。
方案要求各地本著安全、實用、經濟的原則,綜合考慮使用期限和安裝成本,選擇拆卸式或固定式。遮陽(雨)棚設計方案要注重安全、簡潔、美觀,能夠有效滿足群眾遮陽避雨基本功能。各地設計方案要經過專家論證,確保滿足相關技術標準。遮陽(雨)棚不得做商業廣告,不貪大求洋,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各地要跟蹤掌握遮陽(雨)棚使用情況,對實際使用效果進行評估,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不斷改進遮陽(雨)棚建設和管理方式。
合肥計劃今年在30處道路交口設計安裝遮陽棚
此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曾報道過合肥率先選擇南二環與潛山路交口、中山路的道路交口進行試點建設的事情,其中南二環交口安裝兩個,中山路道路交口安裝四個。據項目負責人介紹,這些遮陽棚根據不同路口因地制宜,結合市民需求、交通流量和紅綠燈時長,在樣式、大小和功能上不完全一樣。
8月1日,記者從合肥市城鄉建設局了解到,合肥市將按照“統籌規劃、試點先行、分批實施”的思路,首先在人流密集區、商業集聚區的重要交通路口等設置遮陽(雨)棚,啟動第一批交通路口的建設工作。接下來將結合首批建設成效及市民意見建議,進行改進并有序開展后續批次建設,力爭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第二批建設任務。力爭在明年夏季前,做到市區主要交通路口應建盡建。據悉,合肥今年初定的目標是完成30處道路交口的遮陽棚的設計和安裝。
此外,記者從安徽省住建廳城建處了解到,目前全省已有14個地市動工安裝遮陽(雨)棚,兩個地市正在制作相關方案,下一步將全省范圍內全面推進在城市人流量大的交通路口非機動車道和行人等候區安裝遮陽(雨)棚。
周镕健 王詩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