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遮陽(雨)棚能提高群眾在高溫、大雨等惡劣天氣條件下出行的舒適度和安全性。7月22日,記者在合肥市南二環與潛山路交口發現,兩個懸臂式遮陽(雨)棚已經基本安裝完成。據建設單位介紹,從部署到設計,再到施工,懸臂式遮陽(雨)棚安裝僅用了10天。
路口安裝遮陽(雨)棚獲市民點贊
7月22日早上8:00,正值早高峰時段,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合肥市政務新區南二環與潛山路交口東北角,看到有一處懸臂式遮陽棚豎立在該路口東北角和西南角的路邊,遮陽棚的根柱部分還圍著施工圍擋。騎著電動自行車和步行的市民正在正在遮陽棚下面等著紅綠燈。
"有了這個遮陽棚不用擔心在路口等紅綠燈的時候被太陽曬了,政府部門在做好事,給他們點贊。"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在附近的寫字樓上班,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期的時候都要經過南二環與潛山路交口,這里人流量、車流量非常大,等紅燈的時間相對比較長。"現在正是最熱的時候,現在能有個遮陽棚對我們行人來說都是件便民的事情。"陳先生笑著說道。
"前幾天晚上我看到這個路口被圍起來施工,我還以為是出了什么事,原來是給我們老百姓安裝遮陽棚,心里一暖。"7月22日上午,市民李女士在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道。據其介紹,前幾天晚上因為臨時值夜班,李女士經過南二環與潛山路交口東北角,發現路口被施工圍擋圈起來,有施工工人在施工,"當時我還想,怎么把好好的路口給擋起來了,原來是夜間給我們施工建設,給我們老百姓做好事。"李女士說。
安徽各地將應建盡建遮陽(雨)棚
據悉,為提高群眾在高溫、大雨等惡劣天氣條件下出行的舒適度和安全性。安徽省住建廳日前印發《城市交通路口安裝遮陽(雨)棚工作方案》,要求各地按照"統籌規劃、應建盡建"和"急用先建、易建快建"的原則,針對本地群眾生活和交通實際需求,在城市(含縣城)人流量大的交通路口非機動車道和行人等候區安裝遮陽(雨)棚,為等紅燈的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遮陽擋雨,改善非機動車和行人通行環境,助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非機動車遮陽(雨)棚應優先設置在非機動車通行量較大、一個信號周期內無法完全通過的路口。行人遮陽(雨)棚應設置在行人流量大,信號周期較長,等待時間較長的路口。遮陽(雨)棚可考慮設置在學校、醫院、商業街等人流密集區域過街處。同時,遮陽(雨)棚要有效滿足群眾遮陽避雨基本功能,確保暴雨、暴雪、大風等極端天氣條件下的安全,持久耐用,并不得影響交通安全。
合肥市將大量安裝遮陽(雨)棚
"我們接到安裝遮陽棚通知后就立即組織技術人員進行設計,用3天時間設計完善,第4天開始組織施工,前后共用了10天時間。"安徽富煌鋼構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倪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因為潛山路與南二環交叉口人流量較大,通過合肥市政府相關部分協調,該公司各部門協同工作,決定錯峰施工建設遮陽(雨)棚。
為了不影響市民的正常出行,此次遮陽(雨)棚施工時間在晚上10點到凌晨5點,"經過兩個晚上基礎建設和兩個晚上結構施工,今天把整個遮陽棚的效果展現出來了。"倪信表示,遮陽(雨)棚建設是合肥市的一項民生工程,他們此次在該路口的建設不僅是打造遮陽(雨)棚的樣板,同時精益求精,將肩負責任保障遮陽(雨)棚的安全性和實用性。
"我們在前期實地考察的時候發現這個路口地下管網很復雜,為了不破壞綠化和地下管網我們綜合考慮后選擇懸臂式遮陽(雨)棚,建設速度也比較快。"倪信介紹,此次安裝的是裝配式可拆卸遮陽(雨)棚,在綠色環保的同時,可隨時拆卸,"比如冬天用了遮陽棚后積雪不能及時化,就可以及時地拆除,確保出行安全。"
據悉,目前合肥市已有中山路、潛山路兩個路口處安裝遮陽(雨)棚,先做出遮陽(雨)棚樣板,待審批通過,后期合肥市將大量安裝遮陽(雨)棚。
周镕健 王詩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攝影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