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4月17日,黃山市委主要負責人赴中心城區調研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強調扎實做好申報各項工作,全力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不斷擦亮黃山城市名片。這一消息傳開后,迅速引起黃山市內外的很多讀者熱議,專家學者及愛徽人士也提出各種建議,希望這一好事能盡快辦成、辦好。
很多讀者認為,今年3月以來,在屯溪頻繁進行的國家級重要外事活動,加上媒體持續宣傳,讓“中國屯溪”概念迅速成為話題,屯溪知名度空前增加。這對屯溪打造國際化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也是空前利好。
圖源:屯溪宣傳部
黃山學院教授方利山等學者認為,作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黃山的中心城市,屯溪不僅生態環境很好,交通便利,而且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屯溪歷史悠久,歷代以來出現了戴震、程大位等國際性知名人物,作為千年徽商重鎮,依托新安江水運交通優勢和承接周邊商貿的集中地,屯溪也形成了獨特的碼頭徽州文化,至今還有屯溪老街、隆阜古街、陽湖外邊溪、黎陽部分歷史街區以及篁墩、南溪南等歷史街區、村落及很多珍貴古建筑。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屯溪還是皖南的茶葉貿易集聚地,名茶屯綠就因屯溪而得名,且從屯溪走向世界,屯溪有茶務都會美譽。因此,要以申報屯溪歷史文化名城為起點,突出做好屯溪的徽州文化、徽商及水運貿易文化、茶都文化的挖掘利用,做好隆阜古街、戴震文化、程大位文化的保護利用,將歷史文化名城形成品牌,助力屯溪國際化。
此外,黃山學院何村教授認為,抗戰時期的“屯溪”被譽為“小上?!?,形成了特有的抗戰文化,是著名的抗戰文化城。因此,在申報歷史文化名城時,還可以融入屯溪的抗戰文化。
何村說,1937年“七七”事變后,皖南山區徽州腹地的屯溪及周邊地區成為華東后方最大的一片未淪陷區。外地大量的軍隊及軍政宣教機關大部分搬遷到屯溪,人口一度達到20萬,各項抗日救亡運動也在此火熱展開。
無數徽州名人、商賈以及其他人士為抗戰做出不同貢獻,代表人物有張曙、胡適、陶行知、金慰農等。其中,徽商許家澤在抗戰時期為阻止日寇海軍,怒沉數十艘鹽船,百萬家財沉入江底。休寧愛國實業家程敦裕為保障皖南百姓基本生活供給做出極大努力,還全力為抗戰將士征募寒衣,自己僅這一筆捐款高達千元.??箲鹌陂g,規模龐大的徽州健兒在屯溪集結,參加遠征軍,為抗日做出巨大貢獻??箲鸾Y束60多年后,在黃山市仍尋訪到30多位抗戰老兵,有的被確認身份時都90多歲,長期埋名而居。
抗戰期間,老屯溪曾先后辦過11種報紙,《新華日報》設過辦事處。國際“工合”組織總干事、新西蘭人路易?艾黎1939年5月來屯溪作“工合”運動演講,親自督辦成立了安徽第一個“工合”組織——屯溪事務所。著名戲劇、電影藝術家洪深(歙縣洪坑人)為宣傳抗日創作大量優秀作品??谷涨熬€的戰地之花——方壁(歙縣人),是徽州唯一奔赴延安的女性,為宣傳抗日作出巨大貢獻。
抗戰期間,屯溪為抗戰做出重要貢獻,屯溪在內的徽州兒女也為抗戰犧牲很多。何村建議,抓緊進行屯溪抗戰文化遺跡的普查,對有抗戰歷史意義的人物、遺跡做全面的梳理和調查。抓緊進行抗戰遺跡的保護和維修,對有影響的抗戰人物(故居、犧牲地等)和抗戰遺跡在部分留存的情況下抓緊修復,并建設成為愛國教育基地和旅游景區,傳承抗戰精神。充分挖掘整理抗戰資源,融入歷史名城申報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