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新聞訊 在萬里鐵道線上,經(jīng)常活躍著這么一群人,他們身著黃色防護服,東一個、西一個散落在綿延的鋼軌或錯綜的道岔上,時而蹲下,時而站起,時而向前走走,時而又向后挪,遠遠望去就像是 “五線譜”上一個個跳躍的音符,他們就是“鋼軌焊縫探傷工”。在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蕪湖工務段探傷車間蕪湖探傷工區(qū),就有這么一個焊縫探傷組。全組共有13人,每人每天手持一臺焊縫探傷儀,奔波在各條鐵路線上。
探傷工人手持超聲波探傷儀探頭,在鋼軌軌面和軌底坡面上來回勻速移動,探查轍叉、焊縫等鋼軌薄弱處所隱患問題。
春節(jié)過完,春運仍在繼續(xù)。2月16日零點,天空飄著細雨,溫度0℃。組長彭守衛(wèi)像往常一樣,完成工機具清點和點名拍照后,帶著全組職工打開高鐵通道門,準備進入寧安高鐵當涂東站內(nèi)進行焊縫探傷作業(yè)。當涂東站內(nèi)共4股道,4組道岔,56個焊縫,所有道岔構(gòu)件需要在3個半小時的天窗點內(nèi)完成探傷。按照分工,焊縫組每人每天需要探傷10—12個焊頭不等。他們各自將用于耦合的機油涂抹在鋼軌焊縫的軌面上,手捏著超聲波探頭在鋼軌軌面和軌腳坡面上來回勻速移動,眼睛緊盯著通用探傷儀顯示屏上的波形。“焊縫軌頭掃查不少于90秒,軌底腳掃查不少于120秒!”彭守衛(wèi)邊記錄探傷掃查情況邊提醒大家。
根據(jù)區(qū)段安排,蕪湖焊縫探傷組主要負責寧蕪、蕪銅普鐵線和寧安、合杭高鐵線882組道岔和1052延長公里線路上12136個焊頭探傷工作。春運期間,隨著開行列車增加,機車車輛對焊縫沖擊頻次驟增,鋼軌防斷工作壓力巨大。特別是春運后期,管內(nèi)氣溫冷暖交替、晝夜溫差較大,這是鋼軌防寒防斷的大忌,也是焊縫探傷組最最繁忙的時候。
蕪湖焊縫探傷組積極跟進作業(yè)計劃,每天排滿計劃,經(jīng)常高鐵、普鐵連軸轉(zhuǎn),加大對焊縫病害的探傷排查。“王濤,你把這個焊縫干完就先休息會,剩下的2個我替你干吧!”班組青年骨干紀正國說。王濤最近腰椎間盤突出的老毛病又犯了,干焊縫探傷總是蹲下站起,寒夜里,來來回回干3個焊縫額頭已開始冒汗了。
雨越下越大,寒風夾裹著雨水拍打在每個人的臉上,愈加寒冷。王濤沒有接受紀正國的建議,小憩片刻就又奔向下一個焊縫去了。“探傷工作不同于其他工種,它是有明確的周期限制,如果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沒有完成既定的任務,輕則A類考核,重則還可能造成翻車掉道的事故。”彭守衛(wèi)解釋說。作業(yè)已近尾聲,按照慣例,大家把各自帶進來的工機具收拾好,準備撤離現(xiàn)場。凌晨3點22分,雨還在下,風也沒停,只有那“五線譜”上跳動的音符,在慢慢散去。
方明高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文/圖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