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訊 食品干燥劑使用不當,對兒童造成傷害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對此,省政協(xié)委員陳清海表示,家長對食品干燥劑危險性認識不足,監(jiān)護教育不到位,相關標準缺失和生產(chǎn)企業(yè)推脫責任等,都是造成兒童受干燥劑傷害的原因。
食品干燥劑是指很多食品和保健品生產(chǎn)廠家用來干燥防潮而與袋裝或盒裝食品包裝在一起的附屬物品。目前市面上的干燥劑多以氧化鈣(生石灰)、硅膠、三氧化二鐵以及氯化鈣為主要原料。這些物質(zhì)含有極大的腐蝕性,使用不當,會對人體造成無法估計的傷害。
陳清海說,目前,市場上不少的食品包裝中,只是用很小的字體,在隨附的食品干燥劑上注明“不能食用”,沒有醒目的危險提示或符號。一些兒童好奇心強,缺乏自制能力,就有可能誤食干燥劑,或者進行一些“危險的實驗”,最終釀成悲劇。
陳清海告訴記者,食品干燥劑之所以成為隱藏在兒童身邊的“兇器”,固然有兒童自身的原因,還有家長對食品干燥劑危險性認識不足,監(jiān)護教育不到位等,但更有相關標準缺失和生產(chǎn)企業(yè)推脫責任的因素。
因此,陳清海建議,對于食品干燥劑,我省監(jiān)管部門或行業(yè)協(xié)會可以牽頭制定更科學合理的標準,減輕其在誤用、誤食后對人體帶來的傷害程度,“如逐漸拋棄生石灰干燥劑,改用安全性能更高的硅膠干燥劑、纖維干燥劑等。”
同時,要督促生產(chǎn)廠家對干燥劑包裝進行改良,采取更加醒目、顯著、具有警示性的標語、圖片、文字提示其危險性。“確保有一定理解、辨識能力的兒童能夠認識到其屬于應該遠離的危險品。”
此外,陳清海表示,作為教育部門和家長,也應盡到監(jiān)護教育職責。“如將食品干燥劑作為像鞭炮、香煙那樣的物品不厭其煩地廣為宣傳,教育、引導、警告兒童遠離這些危險物品。”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劉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