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唯一的家園。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的重要講話,倡議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堅持綠色復蘇的氣候治理新思路,并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危機之一。由于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幅升高,溫室效應加劇,地球氣溫逐漸上升。因此,全球開始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5年來,《巴黎協定》進入實施階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支持和參與。
在這場全球行動中,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巴黎協定》的積極踐行者,深入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將碳強度下降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采取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源效率、推進市場機制建設,以及大規模植樹造林,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社會各界逐漸轉變能源消費理念,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進一步普及,各種低碳環保產品越來越受青睞,而且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參與碳市場交易提高了減碳意識,節能減排成了企業的自覺行為。僅2016—2019年,中國節能提高能效工作的效果,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億噸。目前,全國碳市場試點范圍內的碳排放總量和強度保持雙降趨勢,中國已成長為配額成交量規模全球第二的碳市場;可再生能源領域專利數、投資、裝機和發電量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風電、光伏的裝機規模均占全球30%以上。正是通過這些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提前了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
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今年中國又向國際社會立下新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充分彰顯了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領導力和大國擔當,有力對沖了逆全球化影響,給全球氣候治理進程打了一劑強心針。尤其是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動力匱乏、進展緩慢的情況下,能夠明確把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以及國家自主貢獻的內容清晰明確地提出來,對于全球推進巴黎協定目標的落實具有重大意義。
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更受關注。隨著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壓力越來越大,減排新目標對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也將產生深遠影響。要實現新達峰目標與碳中和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必須大幅下降,這就需要克服應對氣候變化的短板,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有力倒逼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持續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帶動綠色產業強勁增長,加速形成區域綠色發展格局,最終讓高碳退出歷史舞臺。
綠色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步入“十四五”時期,須進一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綠色發展之路,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不僅包括指標設定,還包括更好地借助市場手段,綜合運用科技、財稅、環保等政策,鼓勵發展高附加值和新能源產業,更好推動綠色低碳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廣泛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美麗世界,未來可期。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的“碳中和”生態文明發展目標必將助推世界經濟綠色發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