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1日訊(記者吳佳佳)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涌現出許多殘疾人自強脫貧的先進典型和脫貧攻堅一線奮力拼搏的工作者。12月11日上午,國新辦邀請張雅萍、辛寶同、張銀良和解宏德4位代表圍繞“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來自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張雅萍,是卓尼縣豐裕牧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也是創辦巾幗扶貧車間和就業扶貧車間的致富帶頭人。自幼患小兒麻痹癥的她2005年回鄉創業,并于第二年籌建起合作社。在政府和殘聯的幫助下,合作社規模越來越大,目前飼養西門塔爾品種牛、湖羊和藏羊706頭,帶動貧困戶85戶,其中32戶是殘疾貧困戶,還有非貧困戶110戶,分紅金額累計達到20余萬元。
張雅萍表示,作為一名殘疾人,能夠在家門口帶著貧困戶和殘疾人掙到安心錢,特別榮幸也特別驕傲。辛寶同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現在是寧夏隆隆薯閩寧助殘商貿中心的一名創業者。2013年,因為一場疾病,他高位截癱。“這個時候,是黨和政府拉了我一把,安排我住進了托養中心,不但身體得到了康復,還給了我一份工作,讓我又成了一個有用的人。”在辛寶同看來,沒有精準扶貧政策,就沒有他的今天。在當地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他和幾位殘疾人開始做電商。2019年,他們創辦了寧夏隆隆薯閩寧助殘商貿中心,又注冊了隆隆薯扶貧助殘商標,吸納全縣的貧困重度殘疾人加入,一起入股分紅。不到兩年時間,實現了2300余萬元的銷售額。其中,僅閩寧消費協作扶貧的銷售額度就占了70%,為全縣2390名貧困重度殘疾人分紅186萬元。辛寶同表示,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只要聽黨話、跟黨走,就一定能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河南省駐馬店市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張銀良表示,駐馬店是一個農業大市,有3個國家級貧困縣,3個省級貧困縣,60.5萬殘疾人,其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殘疾人有9.03萬,目前,在現行標準下已全部脫貧,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同時,駐馬店市在殘疾人脫貧攻堅中,創新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模式,實現了“托養一人、解脫一家,脫貧一戶、溫暖一方”。目前,駐馬店全市已經建成了107個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中心,巡回入住有8000余人,現已入住2097人,基本實現了中心建設和自愿入住的全覆蓋。據中國殘聯扶貧辦主任解宏德介紹,在殘疾人脫貧攻堅這條戰線上,各級殘聯組織將殘疾人脫貧攻堅作為最重要、最緊迫、最艱巨的一項政治任務來抓。經過8年的持續奮斗,我國將如期完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重要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殘疾人將如期全部脫貧,消除殘疾人絕對貧困。雖然目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殘疾人已經實現脫貧,但他們在生產生活中仍然面臨一些具體困難,貧困殘疾人也是最容易返貧的特殊群體。殘聯將把容易返貧的貧困殘疾人納入各級政府防止返貧的監測和幫扶機制中,落實好貧困殘疾人的各項幫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