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安徽網 ? 要聞

山里人吃上文旅飯

 

  數據來源:國務院扶貧辦

  制圖:汪哲平

  核心閱讀

  從全省貧困人口最多,到減貧人口最多,一個絕大部分面積都是山的縣,交通不便、缺少資源,是走出大山,還是靠山吃山?四川省宣漢縣這樣算賬:利用大峽谷景觀開發文旅資源,貧困戶既能實現搬遷安置,又能參與景區建設實現勞務增收;建設完成后還可以經營農家樂、餐館和各類特產小店實現多渠道增收,一舉多得。目前,宣漢縣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

  放到六七年前,周記順絕不敢想現在的好日子。那時,家里房子遭了風災,兩個小孩還在讀書,常年靠打零工賺錢的周記順日子過得困難。“得有地方住啊!咬咬牙,貸款四五萬修了房子。”欠下一堆債的周記順,成了村里的貧困戶。

  “哪能想到如今的光景!”漫山遍野的綠色中,嶄新的柏油路旁,裝飾一新的兩層小樓格外顯眼。看到又有游客來住民宿,周記順趕忙放下手里的活,迎了上去。在四川省宣漢縣漆樹土家族鄉朝陽村,周記順如今成了鄉村民宿經營者。

  地處四川盆地東北大巴山南麓,川渝交界處的宣漢縣,2014年貧困人口20.58萬人,貧困發生率18.9%,是四川貧困人口最多的縣。然而,近年來靠文旅產業帶動,全縣貧困人口降低到2019年底的4797人,貧困發生率降低到0.44%,今年年初實現脫貧摘帽。目前,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宣漢縣成了四川減貧人口最多的縣。

  擺脫貧困,立足資源稟賦

  4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偌大的宣漢縣里絕大部分都是山。

  交通不便,老百姓們大多只能從土里刨食。一些人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嘗試走出大山,外出務工,但微薄的收入無法改變大山深處的貧困。

  2015年,脫貧攻堅戰在宣漢打響。確保按時脫貧成為宣漢縣各級干部努力的頭等大事。宣漢有什么?答案逐漸浮現在人們眼前:宣漢有獨特的大巴山自然風光和綿延100余公里的喀斯特大峽谷景觀,又聚居著6萬余名土家族群眾,悠久燦爛的文化在這里得到了傳承。

  “這不就是宣漢脫貧所能依靠的資源稟賦!”宣漢縣扶貧開發局負責人說,聽到縣里規劃開發巴山文旅產業的消息,感到十分振奮。

  發展文旅,首先要修路,而這也恰好解決了當地發展最大的瓶頸。經過前期調研和規劃設計,2016年10月,連接川陜高速和巴山大峽谷景區的34公里快速通道開始建設。隨后,貫穿整個巴山大峽谷片區的42公里內環線開建。到2019年4月,所有道路實現貫通。處于巴山大峽谷核心區的三墩土家族鄉黨委書記陳國慶,見證了修路前后的變化。“以前,我們這里連一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現在柏油路將各個村莊連通,去哪里都方便了。”

  發展文旅,帶動就業安居

  2014年,巴山大峽谷片區的21個鄉鎮中,建檔立卡貧困村就有102個、貧困人口9.1萬人,分別占全縣的48%、40%。把窮山區變成富景區,發展巴山文旅脫貧,建設好景區就成了宣漢的重要抓手。

  景區建設讓許多當地貧困戶實現了勞務增收。巴山大峽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陶朝斌回憶,修路的那一年多,老百姓們干得熱火朝天。“修路以前,附近老鄉干活才五六十元一天,之后普通工人工資漲到了二三百元一天。”陶朝斌說,在修路和景點建設運營中,先后帶動1萬多名貧困人口就業。

  景區建設必然離不開拆遷安置,宣漢還通過“廣廈行動”讓大量群眾住上了新房子。走進三墩鄉大窩村,貧困戶陳立玉家因為景區拆遷搬入的二層小樓十分漂亮:淡黃色的外立面是桑樹坪景區的統一設計,一樓還作為餐館每日招待八方來客。“以前我們這兒都是山包包和石頭,門前道路也很窄,2018年搬進了新房子,一下子像換了一個活法。”陳立玉說。

  而在巴山大峽谷景區建設中,除了陳立玉這樣的拆遷安置戶,還有許多易地搬遷戶和危房改造戶。據介紹,景區核心區的易地扶貧搬遷戶是6792人,而全縣達到了38179人。當地對易地搬遷的每人給予相應補貼,拆遷安置等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補貼。

  農旅互動,拓寬致富渠道

  走上做民宿的脫貧路,周記順最感謝的是巴山大峽谷景區。最近,冬雪旅游熱度上升,周記順家里每天都要接待好幾撥游客。“現在想來當初房子還是蓋小了,常常不夠游客們住。”如今,旅游淡季時,周記順還會承包一些工程改造的活,“一家人,一年收入能有10萬多元!”周記順說。

  渡口土家族鄉常樂社區的馬隆梅,則找到了賣巴蜀特色刺繡產品的經營路子,丈夫和兒子在景區工作。“他們父子倆每個月收入合計有5000多元,我這兒還能掙兩三千元”,馬隆梅說,游客們最喜歡她做的圍巾。

  和周記順、馬隆梅一樣,近3000名貧困人口在景區周邊通過經營農家樂、餐館和各類特產小店實現脫貧。陶朝斌介紹,通過流轉土地資源入股、經營幫扶、勞動就業等,有效帶動了片區貧困戶多渠道增收。

  而漆碑鄉大樹村村民肖繼坤,則把重心放到了家里的茶葉種植上。2015年開始,縣里鼓勵發展“牛、藥、果、茶、菌”等特色產業,并給予小額信貸和周轉金的支持。肖繼坤立即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從那里獲得茶葉種植技術和免費的肥料,同時貸款獲得生產資金。“如今光我們村就有茶葉600畝,枇杷、脆李等水果600畝,還有了景觀苗木基地1500畝。”肖繼坤說,種茶既可以吸引游客觀賞,還能制作紅茶、綠茶等賣給游客。

  “發展茶葉等特色農業,可以進行農事體驗、觀光旅游,還可以進行農產品銷售,實現農文旅互動。”宣漢縣扶貧開發局負責人表示,目前僅巴山大峽谷景區,就已發展茶葉、中藥材、花卉等特色農業產業3.2萬畝,帶動2.6萬余名貧困人口實現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相關閱讀

以脫貧攻堅統攬發展全局

脫貧攻堅戰以來,灤平因地制宜、發揮優勢,不斷完善扶貧開發長效機制,不斷增強內生動力,于2019年5月退出貧困縣序列,成功脫貧摘帽

[脫貧故事]小盆景種出脫貧好生活

唐某某戶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孩子精神殘疾二級,家里的重擔都在孩子身上,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村里幫助他享受了各項政策,通過健康扶貧、社保兜底等政策,該戶于2016年實現高質量脫貧。

云南迪慶:培育生態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為保護傳承尼西黑陶制作工藝,兩年前,當珍批初在政府扶持下,籌資700多萬元修建了藏族黑陶保護傳習中心,有黑陶展覽館、生產車間和游客體驗作坊

懷寧縣雷埠鄉曙光村:脫貧攻堅顯成效,鄉風文明綻風采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雷埠鄉曙光村實施多種舉措,將鄉風文明創建和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為脫貧攻堅提供強大的精神文化支撐。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金磚之父”:中國脫貧成就是全球脫貧領域40年來最大成功

新華社倫敦12月9日電(記者孫曉玲)中國使7億多人擺脫了貧困,“其數量占世界總人口的約10%,這是過去40年來全球脫貧領域取得的最大成功”,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主席、著名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后旗| 利辛县| 平南县| 资源县| 河津市| 达拉特旗| 侯马市| 荆州市| 德惠市| 霍州市| 汤阴县| 旬邑县| 班戈县| 武义县| 礼泉县| 车致| 平武县| 山东| 景德镇市| 崇州市| 江达县| 同仁县| 波密县| 西贡区| 博野县| 武乡县| 泽州县| 岚皋县| 兴义市| 繁昌县| 遂昌县| 马尔康县| 芦山县| 和顺县| 南投市| 平潭县| 徐闻县| 新宾| 望都县| 杨浦区| 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