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安徽網 ? 要聞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不毛之地蝶變綠色家園——石漠化地區云南西疇縣的綠色發展之路

“山上不栽樹,喝水跑遠路;坡地不壘埂,種糧要貼本;育得青山在,功德傳后代。”這句寫在云南文山州西疇縣興街鄉東升村委會江龍村小組院墻上的順口溜,正是江龍村民們脫貧致富的秘訣,也是石漠化地區西疇縣綠色發展之路的通俗表達。

20世紀60至80年代,西疇縣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全縣森林覆蓋率僅為25%,石漠化面積占全縣國土面積的71.6%,是全國石漠化程度深重的地區之一。近30年來,西疇人向石漠宣戰,創造了“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走出了一條石漠化治理綠色發展之路,解決了溫飽,摘掉了窮帽,如今正依靠綠色產業大步邁向鄉村振興之路。

石山坡上長出柑橘樹

20多年前的江龍村,石漠化程度深,旱澇災害頻發,村內唯一的水源龍泉變枯井,村民只能遠到3公里以外的鄰村挑水,是當地有名的“救濟村”。

2004年,江龍村修通了公路,整治了村容村貌。但因沒有產業,村民們依然貧困。退休教師劉超仁申請入黨,并發動8戶村民種了20多畝柑橘。“當時我的退休工資有600元,可是村民人均收入還不到600元,我入了黨,更能夠發動大家種橘子脫貧。”劉超仁說。

如今的江龍村,村里田地里、山坡上、房前屋后都種滿了柑橘,郁郁蔥蔥的柑橘園中,金燦燦的柑橘把一株株橘子樹壓彎了腰。村民們住進了剛建起的新樓房。村黨支部書記魏有權說:“三年前,全村800畝橘子中有600多畝掛果,多數出口越南,人均純收入有1萬多元,森林覆蓋率由1995年前的32%提高到80.4%,我們村也被命名為省級文明村。”

“我今早上用三輪車拉了600斤橘子到興街,讓老伴在街上賣,我又趕回來采摘了600斤,明天再拉去賣。”今年已73歲的劉超仁,背著一籮筐橘子笑呵呵地說:“現在全村有1100畝橘子,年收入300多萬元,多數人家都有10萬元,周圍村子也學習我們。村里的地種完了,有12戶村民就到麻栗坡縣去租地種橘子。”

如今,在滬滇合作項目資助下,江龍村家家戶戶的庭院里建起木亭、假山,橘子園邊正在修建儲存橘子的冷庫。在村道旁院墻上,一幅幅橘子樹的風景壁畫格外醒目。

石頭窩種成藥園子

一米多高石頭壘砌的臺地石埂延伸上百米,層層疊疊就像古老的城堡,臺地上片片紅土和條條青灰石埂,宛如一幅寫意的山水畫。三年前,西疇縣蚌谷鄉程家坡村委會玉屏山村從石頭窩中改造出了400畝臺地。

玉屏山村小組長謝方勇說:“政府幫助把石頭地改造成臺地后,2018年村民們在臺地上種烤煙脫了貧,這兩年流轉臺地給外地老板種三七,這里成為西疇最大的三七種植示范園。”

“以前種苞谷一畝收入500元,種烤煙1000元,現在僅租地1畝就有1800元。”正在采收三七的66歲的婦女謝方英邊干活邊說,“我家的5畝臺地租給老板種三七,我和老公都來示范園打工,明年我們準備種姜,收入會更多。”

石漠化治理后的西疇不僅種三七多,其他中藥材的種植也越來越多。在西疇蚌谷鄉長箐村么黑梁子,政府發動群眾改造臺地,石埂有3米多高,寬闊的臺地里長滿了一米多高的苦參,這是陳敦儒投資開發的564畝苦參種植基地。他組建了藥材林果公司和有130戶村民參加的藥材種植合作社,帶動全縣種植藥材12000多畝。“我們的藥材賣給省外金嗓子、三九等制藥企業,年產值6000多萬元。”陳敦儒說。

目前西疇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77289畝,石山坡上的一個個藥園子成為村民們的致富園。

石漠荒山變千畝果園

“過去這一帶水土流失嚴重,2014年以來普及了水窖和沼氣,國家投資治理石漠化,生態環境才開始恢復。”西疇縣興街鎮三光片區多依坪村小組黨支部書記夏應書說。

三光片區涉及興街鎮三光等6個村委會2253戶,石漠化面積30平方公里,是西疇縣石漠化最嚴重地區之一。

近年來,政府投資4.7億元,發動群眾將石旮旯地變成了平整肥沃的“三保”臺地。三光片區利用層層疊疊的臺地,引進浩弘公司發展獼猴桃種植,綠色覆蓋了石漠山崗,各村寨的村民從土坯房搬進了磚瓦房。

如今的三光片區獼猴桃果園已達5000畝。“這里的獼猴桃優質有機,去年初掛果,今年銷往北上廣,收入300多萬元,明年可達1000多萬元。”浩弘公司總經理陳登樹快人快語,“到石漠化地區開發農產品雖然成本高,但能帶動村民們脫貧,盡企業的社會責任。三光片區358戶村民流轉5000畝土地給公司種植,每年租地收入400多萬元;每天有100多村民到種植基地打工,一年務工收入400多萬元;公司還帶動全縣14個村集體3000多戶入股,村民們可以固定分紅。”

“和10年前相比,變化太大了!以前在石頭縫里種烤煙和苞谷,后來政府改造了臺地,我家16畝地租給公司種獼猴桃,800元1畝,我用租金開了農家樂和民宿,還買了農用車、微型車和三輪摩托。”多依坪村村民江應凱高興地說。

獼猴桃果園如綠色絨毯鋪滿山坡,包圍著一座座圓錐形的綠色山峰。三光片區不僅成為綠色山崗,而且成為村民們增收的聚寶盆,成為國家石漠公園,去年吸引了約10萬人次前來參觀旅游。

2018年,西疇縣依靠發展綠色產業,在文山州率先脫貧摘帽, 37303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脫貧摘帽后,如何鞏固脫貧,實現鄉村振興?“我們一靠綠色產業,二靠群眾就業。”西疇縣委書記蔣俊說。西疇縣以“養好一只雞、栽好一山藥、種好一園菜、做特名優水果”為重點,全力發展綠色產業,讓脫貧群眾持續增收。

“新時代的西疇精神苦干、實干、創新干!就是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和創新精神!依靠這種精神,西疇走出了一條石漠化地區擺脫貧困、推進鄉村振興的綠色發展之路。”蔣俊說出了多年扶貧的感悟。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勇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7日 04版)

相關閱讀

中企建設的老撾南俄5水電站等給當地帶來可喜變化 南汀村民的微笑

中企建設的老撾南俄5水電站等給當地帶來可喜變化南汀村民的微笑

一個西遞村民的見證丨紀念申報世界遺產二十周年

西遞依靠旅游帶動起來的服務業風生水起 西遞村9個村民組,2019年434戶,人口1287人,勞動力資源739人,有576個勞動力從事村內各行各業的服務,占全村總勞動力的78%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句容“綜治銀行”“儲蓄”村民愛心 探索“村民自治、共創平安”基層治理新模式

郭莊鎮黨委、政府借鑒村民廣泛熟知、又能接受的農村合作社抱團發展、互幫互助、互利共贏的做法,創辦了“綜治銀行”

【中國的脫貧智慧】“重讀 重解 重用”西疇精神丨民生福祉,看得見摸得著

校長鄭杰告訴記者,以前的一中,校園狹窄,4000多名學生只能擠在42畝的校園里,只見人頭不見土。由于辦學條件差,70%的好生源都往州一中、市一中去了。“現在相反,70%的好生源能留下。”

一袋丟失的橘子揪出盜竊慣犯 涇縣一商販送橘子感謝民警

“你們辛苦了!感謝你們幫助我們老百姓!”11月21日下午三點多鐘,在涇縣榔橋派出所的接待大廳,一位中年男子將一個大紅袋子不停往民警手中推遞,在民警多次嚴詞拒絕后,這名中年男子所幸將紅袋子直接丟在接待大廳的...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兴县| 靖边县| 陈巴尔虎旗| 绵竹市| 临猗县| 都昌县| 山东省| 衡阳市| 柘荣县| 安溪县| 凤庆县| 龙陵县| 富阳市| 广宁县| 高邑县| 定州市| 濉溪县| 三台县| 衡山县| 五寨县| 土默特左旗| 陵川县| 云霄县| 道孚县| 织金县| 化州市| 新乡县| 孝义市| 洛阳市| 兴隆县| 中西区| 永胜县| 奉化市| 英吉沙县| 大方县| 乐陵市| 靖江市| 石家庄市| 东安县| 冕宁县| 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