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你們辛苦了!感謝你們幫助我們老百姓!”11月21日下午三點多鐘,在涇縣榔橋派出所的接待大廳,一位中年男子將一個大紅袋子不停往民警手中推遞,在民警多次嚴詞拒絕后,這名中年男子所幸將紅袋子直接丟在接待大廳的沙發上,轉身跑了出去,紅袋子里裝著滿滿一袋橘子。中年男子為什么要給派出所送一袋橘子?
原來,這名中年男子姓羅,安徽亳州人,一直從事流動販賣橘子的生意。11月初,羅某將貨車開到了涇縣榔橋鎮賣橘子,生意一直不錯。20號早上,羅某碼好橘子早早出了攤,可就在他轉身買個早點回來后,發現橘子就少了一堆,前后只有不到兩分鐘的功夫。惱怒的羅某無奈報警,隨后榔橋派出所的民警迅速趕到現場受案調查,僅3個小時后,便在榔橋鎮某村民宅中將犯罪嫌疑人吳某抓獲。
當天晚上,偷橘子的吳某也因涉嫌盜竊被涇縣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一袋數十元的橘子,為何會被刑事拘留?
原來自2020年9月份以來,榔橋鎮連續發生了多起盜竊案件,而這些被盜的財物大多是香煙、飲料、土豆、瓜果,涉案數額很小。由于被盜的財物多是一些食品,因此榔橋鎮的居民們戲稱這個小偷為“一只耳”,“一只耳”雖是百姓們的戲謔之詞,但卻著實火辣辣地打在了派出所民警們的臉上。
針對轄區內這種高發盜竊情況,民警們大量調取案發現場周邊監控認真比對核查,自發加班加點于清晨、深夜等重要時間段在轄區開展便衣巡邏。10月中旬,一個有著多次盜竊前科的嫌疑人吳某進入了民警的視線,然而吳某似乎有所察覺,生活軌跡一切正常。但民警并沒有氣餒,而是繼續調查嚴盯。11月20日,民警在接到羅某橘子丟失的報警后,迅速比對分析吳某的出行軌跡,發現吳某有極大作案嫌疑,于是民警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吳某家,并在吳某家的衣柜中將做賊心虛的吳某抓獲。吳某到案后對其在鎮上商店、菜攤多次實施盜竊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
潘涯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