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啥啥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一部智能手機,打開了她新生活的大門,一雙靈活的雙腳,給自己撐起了一片天。身殘志不殘,她是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婁莊鎮姚山村村民王啥啥,一位人美心善的姑娘。
今年疫情防控期間,王啥啥捐出了她一年5000塊錢收入。這錢對于她來說,著實不易。
王啥啥小時候患上了腦膜炎,因未及時治療,全身肌肉僵硬,全身只有腳趾頭能自如活動。多年來,她的吃喝拉撒、穿衣洗漱,全由父母照料。到了上學年齡,校方不愿接收。不能上學,不能下地行走,雙手也無法活動,王啥啥從小就過著單調而乏味的生活,只能通過一臺黑白電視機了解外邊的世界。
漸漸長大的她,看到父母為自己操勞而日漸衰老的身影,希望能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幫父母分憂解難,因為“我不愿成為家庭的包袱和社會的累贅。”
2015年,弟弟送給王啥啥一部智能手機,為她開啟了全新的生活。她學會了用腳趾頭玩手機。2015年,在姚山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戴安君的引導下,在熱心網友的幫助下,有了智能手機的王啥啥開始涉足電商領域,嘗試著做起了微商。很快她遇到了第一個難題,就是不識字的她無法與客戶正常溝通。于是她開始自學認字:將手機字體調至最大號,下載了百度翻譯的手機軟件,將客戶發來的文字復制粘貼,反復聽每一個字的讀音,記住每個字的“長相”。后來,她又學著用腳趾觸屏寫字。“剛開始寫字,一個筆畫多的字,我要寫上兩三個小時。” 如今王啥啥可以熟練使用近千個漢字,與客戶可以無障礙交流。
第二個難題出現了。微店開起來了,可是一單生意都沒有。她沒有放棄,堅持在朋友圈推廣。三個月后,終于賣出了一套衣服,賺了十幾塊錢,那天王啥啥將首單交易截圖發到朋友圈配文道“我感覺生命都在發光!”
姚山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戴安君還為王啥啥申請了5000元的電商發展資金,聯系了縣電信公司為她減免了寬帶費用,并協調縣殘聯送上了一把輪椅,希望幫助她將微店做大做好。
2018年10月,王啥啥參加了靈璧縣殘疾人電商扶貧培訓班。短短的三天時間內,她學到了很多電商知識還結識了很多殘疾電商朋友。同年底,她的“心心貝店”正式上架開業。 次年元月,在靈璧縣商務局的幫助下,王啥啥還通過“直播帶貨”等方式,使營業額翻了兩番。截至目前,王啥啥微店的銷售額已突破了5萬元,固定客戶上百人。
2019年10月17日,在靈璧縣“志智雙扶”先進典型宣傳會上,坐在輪椅上的王啥啥講述了自己的奮斗歷程,深深感染了在場所有人。
脫貧之后,王啥啥還不忘幫助更多的貧困戶。許多貧困戶、殘疾人都通過網絡聯系上她,向她請教,她都傾囊相授。
微店步入正軌后,王啥啥又有了更多大膽的想法。今年5月份,她租了4畝地,頭一茬種的2畝西瓜已經豐收,緊接著又種下蘿卜。“都是村里頭的口糧田,種出來可以直接拿到網上賣。”
王啥啥堅信“只要我堅持、努力,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實現人生夢想。”(記者 檀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