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上海浦東還是阡陌縱橫的田地;30年后的今天,這里已成為改革開放的熱土。
歷經30年開發開放,浦東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60億元躍升到2019年的1.27萬億元,財政總收入從開發開放初期的11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逾4000億元。浦東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改革開放走在全國前列,誕生了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公司等一系列“全國第一”。經過30年發展,浦東已經從過去以農業為主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可謂是滄桑巨變。
在這片因開發開放而日新月異的土地上,浦東稅務人與萬千納稅人一起,見證了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奇跡。浦東稅收事業的發展歷程,也正是浦東開發開放壯麗篇章的生動詮釋。
成長
稅收收入從12.28億元到3754億元
1993年3月6日,浦東新區稅務局掛牌成立,外掛財政局、稅務局兩塊牌子,內設一套班子,實行合署辦公。這一年,浦東新區稅收收入12.28億元,不到全市稅收總收入的6%。
那時的浦東,正是不滿3歲的“丫丫幼童”。那時的浦東稅務人,大概也不會想到,伴隨著陸家嘴高樓拔地而起的,還有浦東稅收總量的飛速增長。而今,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浦東貢獻的稅收收入達到3754億元,占到上海市稅收收入的近30%。
與經濟發展齊頭并進的,還有浦東稅務的改革步伐。多年來,每一次重大稅制改革,都能看到浦東先行先試的身影閃耀其中。
2012年1月1日起,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上海市在全國率先實施了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金融機構大樓林立的陸家嘴地區,見證了這項規模浩大的稅制改革歷程在浦東拉開帷幕。
“上海市首張營改增稅單是我們在浦東新區稅務局開具的!”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的辦稅員回憶起當年的情形。2012年2月1日上午9時19分,浦東新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成功受理了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的上門申報,開具了全市首張營改增稅收繳款書。“在浦東新區稅務局幫助下,營改增首月我們成功開具增值稅發票46份,當月獲得進項稅額6萬余元,并成功認證抵扣。”該辦稅員表示。
2016年5月,營改增的腳步再一次加快。經國務院批準,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在浦東新區稅務部門的全力幫扶下,浦東所有企業順利實現營改增。
改革成績如何,還得看納稅人的評價。“到2016年底,稅負比去年同期降了20%!”發出感慨的郭治文,是位于上海陸家嘴世紀金融廣場中的快錢公司的財務總監。這句話,記錄在2017年2月8日《人民日報》頭版文章《“稅負降了,我們感受到了!”》。
稅務人是見證者,也是浦東開發開放的踐行者。從營改增到環境保護稅開征、個人所得稅改革、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浦東新區稅務干部始終以昂揚奮進的姿態,在改革的道路上,留下了一個個破浪先行的時代印記。
發展
企業戶數從3.5萬到31萬
1993年,浦東納稅戶數僅有不到35000戶;如今,這個數字后面幾乎要加上一個“0”。截至2019年底,浦東戶管數量已經達到31萬余戶,占到全市戶管總量的1/6。究竟是怎樣的“魔力”吸引著懷揣夢想的人來到浦東?從浦東稅務這里,也許能發現一點端倪。
“不做‘稅收洼地’,不搞‘稅基轉移’,我們要通過稅收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來筑巢引鳳。”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黨委委員、浦東新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吳健這樣說。
事實上,早在“營商環境”成為熱詞之前,浦東新區稅務部門就一直走在改進征管手段、優化納稅服務的前沿。1996年,浦東新區稅務局就開始在部分符合條件的企業中,試行無紙化的電子自動納稅申報,成為全國稅務系統首批“吃螃蟹”的先行者。到2009年,浦東網上正式申報率就已達到95%以上。
201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在浦東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境內外高漲的投資熱情除了吸引無數企業扎根自貿區,也帶來了更大的征管和服務壓力。2014年7月,“辦稅一網通”應運而生,10項服務創新舉措直指當時自貿區納稅人辦稅的難點、痛點,涉及稅務工作的多個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也拉開了涉稅事項網上辦的帷幕。
“簡并征期、按季申報后,我們公司一年下來可以節省2/3的工作量,資金周轉壓力也大大減輕。現在我們設立在其他城市的融資租賃公司也開始按季申報了,浦東先行先試確實走在了全國前列。”春秋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田超說。
2014年11月,“辦稅一網通”在上海稅務系統分區逐步擴大試點;2015年起,全國稅務系統開始分時段、分區域逐步推廣網上辦稅。涉稅事項辦理從“跑馬路”到“走網路”,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開。
現如今,功能更強大的電子稅務局已經實現240項業務全程網上辦;在出口退稅方面,從無紙化到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變革,使得納稅遵從度較高的出口退(免)稅企業,申報出口退稅的辦理時間壓縮了40%;企業財務人員每月領發票,可以通過“淘寶”購物的方式網上申領……
浦東當地企業更是直接因改革而受益:全球最大的重型裝備制造商之一振華重工,退稅效率比過去提高了幾十倍;全球最大的港口公司之一上港集團,再也不用為每月數十萬份發票的領取而發愁……
厚植改革發展熱土,浦東稅務優化稅收營商環境跑在了前面,為浦東筑巢引鳳貢獻了稅務力量。
未來
新征程上續寫新傳奇
2009年,浦東、南匯兩區合并;2013年,自貿區成立,次年擴區;2019年,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牌……
30年開發開放之路上,浦東邁出的每一步,帶來的都是產業結構、產業布局和產業能級更為廣闊的前景:在金橋,汽車及零部件制造、信息通信產業方興未艾;在張江,芯片、生物制藥、大飛機等先進制造業初露鋒芒,影視、動漫、網絡文學等文化創意產業生機勃勃;在洋山,綜合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單體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正在日夜運轉……
產業的蓬勃發展,自然也離不開稅收職能作用的發揮:2018年,4364戶企業享受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加計扣除總額達490.4億元;2019年,11.71萬戶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享受到深化增值稅改革的紅利;2020年以來,292.3億元出口退稅款順利到賬,為外貿企業注入活力……
浦東發掘新動能的腳步還在持續加快,以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未來車、智能造、數據港為代表的“六大硬核產業”布局成長,必將成為推動浦東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
“有國家稅收政策的保駕護航,藍天夢,未來可期!”上海上飛飛機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閆峰信心滿滿。2016年至今,這家知名飛機大部件公司已經享受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累計1790余萬元,累計減稅268.58萬元。
“浦東稅務人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吳健表示,“立足浦東開發開放的新起點,我們將牢記習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勇于擔當,敢為先鋒,更好地服務納稅人和繳費人,以實際行動助力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為率先構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賦能增效,為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擔當盡責,為奮力創造新時代新奇跡貢獻力量。”(作者:高晗 記者 王禮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