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萬歷十五年》這本書由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所作,最早由耶魯大學出版,原名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直譯是《1587:無關緊要的一年》。正如作者自譯的這個書名一樣,公元1587年,相對于明朝曾發生過大事件的其他年份來說,這一年真得太平靜了。
萬歷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正值明朝晚期。明神宗朱翊鈞,號萬歷,是明朝第13個皇帝,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也是歷史上"罷工"時間最長的皇帝,時間長達30年。
1587年,萬歷雖然只有24歲,但已當了15年的皇帝,距離首輔張居正過世已經五年了,此時正是首輔申時行當權的時代,他也是萬歷的老師。這一年,傳奇人物海瑞辭世。
《萬歷十五年》這本書告訴我們,張居正是強人政治的代表人物,雷厲風行,獨斷而立;海瑞是個人道德的楷模,恪守本分,盡職盡責;戚繼光和李贄一武一文,各自在軍事和文化上作出努力。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明萬歷十五年,談不上風雨飄搖,也不能說是病入膏肓。
有人說明朝滅亡始于萬歷一朝,始于萬歷多年不理政事導致的國力凋零;還有人說明朝滅亡始于黨爭,始于貪污腐敗、效率低下、軍備松弛、天災人禍。在《萬歷十五年》這本書中,黃仁宇先生把這一切問題的癥結都歸結于封建專制制度下,"以道德代替法律",而這種現象"至明代而極"。正如作者在書中末尾寫道的那樣:"1587年,是為萬歷十五年,丁亥次歲,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大明帝國卻已經走到了它發展的盡頭。"
黃仁宇先生通過明朝的一小段歷史來闡述"大歷史觀",這可能就是這本書最了不起的地方了,每個人或許都能從《萬歷十五年》這本書中讀出屬于自己的感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