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quán)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fù)制發(fā)表;已授權(quán)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夏日里,總有一份消不掉的燥熱,哪怕在山中也不例外。但若下場雨,一切都變得不同了,山間清爽的氣息夾雜著一點瓜果的甜香,讓人沉醉。
簌簌的聲響自竹林中傳來,陽光從疏疏落落的葉片間透過,連帶著屋檐都鍍上一層暖色的金邊。我躺在院中的藤椅上,吃著冰鎮(zhèn)西瓜,清冽的涼氣仿佛消退了暑氣。在吱呀吱呀聲中,眨眼間晝夜更替,正如古人所說,山間不知歲月。
山景中著墨最多的就是翠色的青竹和鋪天蓋地的綠意,滿山的竹林是山神的饋贈,自古以來,凡是頗詡清雅的文人都喜竹。魏源就曾在詩中寫道:“凌霜竹箭傲雪梅,直與天地爭春回。”
對于竹,我從前沒有太大的感覺。家中的庭院里是竹,門外是竹,凡目可及處都是竹。真正覺得不同的是到了外地求學(xué),見過了書中所寫北方的豪邁粗獷,是遮天的高大喬木,卻在夜晚時時想念家鄉(xiāng)溫潤如玉的竹子。我在竹林中長大,如何能離得開它?竹林吹出簌簌的風(fēng)響曾是哄我入睡的催眠曲,我在他鄉(xiāng)時再也沒有聽到過了。
外婆說,家中的生活用水早接了山泉水,我頗為驚奇地打開水龍頭觀察,確實與打的井水不同,刺骨的寒涼中夾雜著山野獨有的氣息,這種氣息只有日日奔走在山間的孩子才深有體會。澄澈的日光下,光影斑駁地映在流動的溪水上,奔騰的溪水帶著山澗野性的美。取這水做飯、沏茶總有沁人心脾的涼意,夏日的暑氣一下子就被驅(qū)散了,山水養(yǎng)人果真如此。
黃昏時,父親總會帶著鋤頭等農(nóng)具,慢悠悠地下山來,運氣好是會有魚吃的。山中野魚和市場上的魚是不同的,山中的魚肉勁道刺又少,外婆把魚肉用料汁腌制好,紅椒、青椒剁得碎碎的,放上爽口的花椒,再來一勺滾燙的熱油,是關(guān)于夏天的絕佳的美味。
晚飯總是擺在有水的地方,腳下是涼涼的溪水,零散的炊煙緩慢地飄動,鳥兒歸巢站在枝頭互相梳理羽毛,大黃狗趴在人腳邊,斜歪著頭看向遠處,山中人、鳥聲俱寂,像是一幅田園山水畫。
當一切安靜下來的時候,我已經(jīng)躺在床上了,耳畔是隱約的漁船的笛聲、是山中古寺的鐘鳴,厚重而帶著溫度,潛入每個人的夢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