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早晨出門,騎著單車在路口等綠燈,聽到一聲“上班啊?”轉頭一看,是小區的保潔小趙,自從她轉崗后,就沒有再見過她。以前她在小區負責我們這棟樓的衛生,只要見著,都會主動打招呼:“上班啊?”感覺和過去合肥人的問候語“可吃呢?”類似。
“有段時間沒見著你了。”
“是哦,我現在負責地下室和小區外圍的衛生,他們嫌我年紀大了,說有人反映樓道里衛生不干凈。”
她說的這些話之前我也聽她說過,當時還想,她又會有多大,平時做得那么好,但還會有人挑刺。今天聽她又說嫌她年紀大了,便忍不住問:“你多大了?可有五十?或者,多點?”
小趙個頭不高,整天笑吟吟的,說話不快,但聲音爽朗,給人感覺也就是四五十歲。也曾和家里那位議論過:來自農村,又常年做工,一般都會顯得老氣一些,因此小趙只有四十多歲也難說。
“我都六十六了。”小趙笑著說,“我五八年(1958)出生的。”
哦,那虛歲是六十六了,真是看不出啊。
小趙笑:“干到這個月底我就不干了,孫子上了縣里的一中,我要去陪讀了。”
小孩子考得不錯啊!我來了興趣,沿著這個話題,我倆一個跨在單車上,一個手扶著簸箕掃帚,你一句我一句,居然越說越多,越說越有感觸。
小趙(我應該叫老趙或者趙阿姨,但一時改不了)說,她有3個兒子4個孫子,二媳婦當時懷這個(今年上高中的)老二時,滿心以為是個女兒,沒想到生下來又是兒子。
小趙說她已經陪讀過一次了,那是二兒子家的老大,孩子考上大學后,她就出來了,在合肥干了五年活。她剛陪讀時,這個小孫子才上小學二年級,就轉學到一所寄宿小學,她順帶著可以照看點。她離開縣城后,小孫子繼續在寄宿學校讀書,初中也在那所學校。
這么小的孩子就住宿,孩子爸爸媽媽不能管管嗎?小趙說,兒子媳婦又是開收割機又是種草莓,忙得很。學校里面學習、吃住都管得很好,如果一學期再交1000元錢,還幫孩子洗衣服。
小孫子就在這樣的寄宿學校里長大了,從入學開始他的成績就很好,今年中考滿分810分,他考了757分。
我又一次吃了一驚,這孩子怎么這么厲害。按照我的思維,從小學二年級開始住校,沒有課外補習,沒有一對一輔導,基本上就是靠天收了。
小趙笑:“他一向就好。”
小趙繼續說她孫子的事:小孫子成績出來后,兒媳婦還想讓他上一家很不錯的寄宿高中,但孩子不愿意,縣一中早就看上他了,拉他過去,進最好的“火箭班”。
小趙繼續說著:“怎搞呢,孩子到縣一中就要有人陪讀了,小兒子家的孫子去年考到了縣二中,正好一起照顧。”
這次兒子媳婦在縣一中校園內租的房子,租金高一點,但是方便。小趙說。
“陪讀可會感到單調著急啊?”我問。
“那倒沒什么,就是有點煩,孩子不聽話,挑食,又不能多講。”——看來這個祖母也不好當。
“那你也顧不到家了,寒暑假才能回來看看。”我知道小趙住在隔壁小區。
小趙笑:“這邊哪有家啊,老頭子在隔壁小區看門。”
說起老頭子,小趙又忍不住笑了起來,她老伴比她大一歲,但是生得老氣,以前他們一起在工地上干活,不認識的人聽說他們是夫妻,都說不像,都說看起來男的要比女的大一二十歲。
“那你以后只能寒暑假過來看看了。”我說。
“學校里要補課,暑假短,寒假還好一些。”顯然,小趙已經是熟門熟路了。
小趙是個善良勤快的人,每次做樓層衛生,都會順手把業主家門口的垃圾帶走,時間久了,大家大多會把紙盒、塑料瓶等留給她,每天都可以看到她拖著一大堆東西下樓,如此又可以多一些收入。
看著她忙忙碌碌的身影,我時而會想,小趙這樣人雖然過得有些辛苦,但孩子們都很努力,孫子們也都上進和優秀,也算舒心愉快的。
或許,這也是小趙看起來比較年輕的一個原因吧。又或許如我家里那位說的,孩子這么省心,是他們兩口子辛苦的福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