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太平湖畔,一棵棵樹靜靜扎下根,默默生長,吸納四時晨昏。像梭羅一樣去生活的項麗敏,如同一棵樹,一棵裝滿思想的青春樹,這自然有別于大千世界里的自然之樹。
項麗敏是皖南黃山腳下太平湖的最忠實記錄者,長年累月在湖畔漫步、觀察、拍攝、思考,創作了一部又一部浸染著太平湖禪意的文學作品。她說:“一個在湖邊生活久了的人,眉宇間,談吐間,都是有靜氣的。”靜中流動的風景,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文字的靈性與安靜。
《像南瓜一樣活著》,是她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子,我在網絡上看到,便購買了一本。有些書,一時興起買來,往往看不到最后便丟開,此后很長時間都沒有了閱讀的欲望。這本書,讓我不管是夜深人靜的閑適,還是日間工作的心煩,翻讀一陣子,便能靜靜地進入一種自然的心態,閱讀便不知覺地成為悅讀。
輯錄三十五篇精致散文的這本書,分為“山蔬野果”“空山草木”“人間月色”三個主題部分。“山蔬野果”,是有關舌尖美味的人與事;“空山草木”,是對親近植物的細膩品味;“人間月色”,是鄉愁的記憶濃縮。這是自然之物、人間之情的水乳交融,作家以淡彩表現技法,繪就一幅幅清麗、清逸的水墨畫。
項麗敏的散文選材都是常見的自然之物,不少都被人寫了又寫,有的她自己也多次去寫它,卻都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內容、寫法的不同,自然就有耐人尋味的耳目一新。就如同南瓜,南瓜稈、南瓜花、嫩南瓜、老南瓜、南瓜子,都可成為食材,口味自然有別。一樣的南瓜千樣吃,吃出了人間百味。
項麗敏的文風是細膩的,也是母性的,處處流淌著自然真愛、人性之美,這緣于她持久的觀察、持續的關注、深入的思考及獨特的感悟。沒有愛意,便沒有詩意,也就缺失文字的靈性與靈動。
《人間地耳》,是這部集子的首篇,作家除了寫地耳為舌尖的美味,更傾注于由此引出的人與事。地耳,大地的耳朵,在驚蟄前后蘇醒,傾聽萬物的心跳聲,因為把耳朵緊貼地面,靜靜地聽,自然聽到了大地的和諧之聲。借物言情,靜能生慧。因為有這“地耳”,加之敏銳的眼光,項麗敏寫出了一篇又一篇精彩之作;《在靜中流動的湖》,是這部集子的壓軸之作,是她真情的流露與傾瀉。“用湖水清洗身體,用散發著植物芳香的空氣清洗肺腑,用天籟之音清洗耳朵,用寂靜星光清洗眼睛?!碧胶剿c草木的滋潤,陶冶其性靈,給了她視域的廣度與思考的深度。
梭羅認為: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養,再沒有比自由地欣賞廣闊的地平線的人更快活的了。好多時候,我們在等風等雨,卻一次次與風雨擦肩而過,因為我們很少在大自然留下深淺的腳印,自然也缺少甜美的記憶。項麗敏說:記憶是可以嫁接的。她文字里的好多細節,在讀者的記憶里原本找不到,但從她的文字里讀者了解了,這細節也就多多少少鉆進了讀者的記憶中,也自然而然被珍藏起來,靜待時光雨露、溫度喚醒在春光里,喚醒掩埋很久的鄉村生活記憶。
文字是作品的血肉,項麗敏用心營造著內心的生態,其文字自然獨具匠心。一行行文字,猶如一縷縷陽光,一點點照亮讀者的心扉?!笆滦£柎?,陽光好到流蜜,哄得許多花樹暈頭轉向,忍不住就爆出花骨朵來?!边@是項麗敏散文集的語言,讀者采擷山花一束,花香便沁入心懷。題好文一半,“長在樹上的甜點”這樣的標題就充滿童真、童趣,愛意與浪漫的氤氳,成為閱讀欲望的催化劑。
風景即心境,因心有歸處,而淡定從容;因遵從己心,而瀟灑自由?!断衲瞎弦粯踊钪?,便是深秋時節長在樹上的甜點,在聽風聽雨中自然生長的結晶。輕輕入口,是一種童年的味道,沒有悲憫與哀怨,有的是一種綠意盎然的自然甜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