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外孫寬寬上小學三年級了,課余時間喜歡看連環畫。他的小書架上擺了好多連環畫,其中有一套海豚出版社的《東周列國志》。這套連環畫共有50本,我翻了一下,就忍不住一本接一本地看了起來。
看我坐在沙發里,頭也不抬地看連環畫,寬寬覺得很好奇:“外公,您也喜歡看連環畫?”“喜歡。外公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就喜歡看這種小人書。”“小人書?”“是的,連環畫也叫小人書。”
在我小時候,小人書是最重要的一份精神食糧。記得母親給我買的第一本小人書是《雞毛信》,至今我還記得這本小人書的封面上,小英雄海娃一手抱著一只小羊,一手握著一桿紅纓槍,目光堅定地凝視著遠方。
轉學到城里的小學后,我看的小人書就更多了。那時候,新華書店門口有一個專門租小人書的書攤,一分錢一天,收費不算貴。花一分錢,你可以坐在書攤邊的小凳子看半天小人書;如果你想把書帶回家慢慢看,那就必須要交押金。押金一般是一角五分錢,也有兩角、三角錢的,這是根據書的售價定的。
上中學時,我已經有整整一箱子小人書了。在我收藏的小人書中,最珍貴的一本是本土畫家王本松老師畫的《“刁魚鷹”上鉤》。我小時候學過幾年畫畫,本松老師是我的啟蒙老師。上世紀七十年代,本松老師畫的小人書公開出版發行,并擺在縣新華書店櫥窗里最顯眼的位置。這是當時小城最為轟動的事件,本松老師理所當然成了小城的文化名人。當年的小城人都知道,縣文化館有一位畫小人書的大畫家。
工作以后,搬了好幾次家,好多東西都隨著搬家弄丟了,其中最為可惜的是幾百本小人書和上千張煙標,這些都是我多年來一本本、一張張收集的,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心血。或許是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的緣故,有些童年、少年時期彌足珍貴的物件,說丟就丟了,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可惜。
前些日子,我在舊書網上閑逛時,無意中看到好幾個商家都在賣本松老師的《“刁魚鷹”上鉤》。這本40多年前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連環畫,品相好的在網上賣四五十元。于是我趕緊下單,買了一本。
三天后,書就到了。當我打開這本書頁已經泛黃的小人書時,往事就像窗外的春風一般撲面而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