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我剛工作那會,一個人在城市里生活。工資不高,還經常被拖欠,入不敷出的情況經常出現。
那時,還沒有支付寶、微信這樣快捷、便利的收付款方式。銀行轉賬的業務有沒有開通,不記得了,但是我想即便有,父母估計也不會去做。因為他們有一種更為便捷“投喂”方式,通過長途車帶來。
從老家到我工作的城市,每天準時會有一趟長途車往來。長途車司機是本地人,和父母很熟悉。所以,會經常讓司機捎一些東西給我。這個星期,半袋米里藏著幾個雞蛋;下個星期,半袋米中間藏著一罐豬油。要不然就在米里藏著一片包裹嚴實的臘肉,或者一沓鈔票。
在米里藏東西,是母親多年來養成的一種習慣。
這種習慣,讓我對于“藏”這個字有著一種極為深刻的理解。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經常看到母親像變戲法似的,從米缸里拿出各種好吃的。而等母親離開后,我去翻找時,卻怎么也找不到。
對于那個物質極其匱乏的年代,我將母親這種“收藏”的行為,解讀為是一種節儉的表現。今天“藏”起來幾個雞蛋,哪天家里有人發燒感冒了,可以拿出來補補身子;今天手頭寬裕了,“藏”幾塊錢起來,等急用的時候,不會抓瞎。只要米缸里還“藏”著東西,她心里就會生出許多的底氣。
在我的印象中,喜歡“藏”東西的,不只是母親,這好像是中國人與生俱來的性格,尤其在鄉村,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
我的奶奶,她最喜歡將東西藏在枕頭下。在我的記憶里,奶奶的枕頭下,就像多啦A夢的口袋,里面裝著無窮的寶藏。每當我去奶奶家時,她就會從枕頭下摸出許多好多吃的。有時是一塊水果糖、有時是一小塊冰糖、有時是一塊芝麻糖。曾無數次地背著奶奶,去偷偷地翻看她的枕頭,結果也是什么都沒有找到。于是,對于奶奶枕頭下的秘密,又多了一份渴望。只是這種探尋的渴望,隨著奶奶的去世,還有那些被她藏起來“甜蜜”,終究消失得無影無蹤。
無數的母親們,用藏起來的東西,來表達著她們的愛;而無數的父親們,他們藏起自己的語言,用默默的付出,來表達著他們最為深沉的愛。
我的父親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母親在世的日子里,我幾乎沒有感覺到過他的愛。但是,在母親去世的第一年里,在我生日的那天清晨,我突然接到了父親的電話。電話里,他告訴我:今天是你的生日,早上吃個煮雞蛋,買點你愛吃的菜!
生日的清晨要吃煮雞蛋,是家鄉的風俗。我從電話那頭平靜的話語中,聽出了最為深沉的愛,那一刻我淚如雨下。是對母親的懷念,還是對父愛的感動,自己也說不清楚。
當多年以后,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對于年少時,總是渴望解開奶奶、媽媽藏起來的“秘密”時,突然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領悟。
那些父輩們“藏”起來的東西,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愛!因為是“藏”過后才拿出來的,所以才顯得特別珍貴,特別讓人刻骨銘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