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城市鄉村都用上了太陽能。尤其是白雪皚皚的冬日,我家對面的樓頂上,整齊劃一的一排太陽能,像極了“變形金剛”,日夜蹲守在主人的房頂上,隨時聽從召喚。
可是,對我們來說,最難過的就是冬天洗澡之事。不洗,身上不舒服;洗,搞不好就凍感冒咳嗽。那時的冬天,仿佛格外冷,冰凍溜子掛在屋檐下能當冰棍吃。
不記得哪年冬天,對門劉嬸去外地走親戚時,帶回來一頂塑料浴帳,那可是個稀罕物。那一天,她在自家廚房里,就著洗澡盆,支起了浴帳。燒好的熱水倒進洗澡盆里,浴帳片刻鼓脹起來,像極了一所小房子。最先享受待遇的當然是她家的幺兒,劉嬸三下五去二幫著幺兒脫去棉襖棉褲,三歲光景的幺兒,光圖新鮮,還沒明白咋回事,就被拉進了浴帳,浴帳里霧氣繚繞,東西南北都分不清。幺兒在劉嬸的幫助下,把雙腳挪到了洗澡盆里,劉嬸讓他先站著,用熱水澆澆身子,漸漸適應水溫。也許是很久沒有洗澡的緣故吧,幺兒慢慢嘗到了甜頭,歡快地在盆里打起水花來,然后竟哼哼唧唧躺在盆里不起來,真真切切一幅“紅帳子,里面睡個白胖子”,害得劉叔在外面一個勁地催問:要不要再添點熱水?別把幺兒凍感冒了。
等在帳外的我們,羨慕之余,終是按捺不住,急急忙忙跑回家,央求母親也買一頂那樣的紅帳子。
終于有一天,母親很神秘地告訴我們,人家有的,咱家也有了。母親早早地就把家里的水瓶都灌滿了,還用大鍋燒了滿滿一鍋熱水,鍋沿上的沙吊子也存滿了。那一天,我們家就像開澡堂,熱氣沖天、霧氣縈繞。洗完后的我們,個個都身輕如燕,紅撲撲的臉蛋,鮮花般地好看。看著沐浴后的我們那個俏模樣,一貫怕冷的奶奶,攏著個火壇,踮著三寸金蓮的小腳,央求母親道:“淑珍,你也給我嘗嘗鮮。”賢惠善良的母親打趣道:“就曉得您老人家一定會來湊熱鬧,熱水早就給您備好了。”為了讓奶奶洗得更舒服些,母親另外準備了一瓶熱水帶進帳子里,在澡盆里加了一只小凳子,讓奶奶坐在上面,慢慢進行摻兌擦洗,母親一邊用毛巾給奶奶搓著背,一邊陪奶奶嘮著嗑,洗到舒坦處,奶奶講:“乖乖,我活個么大歲數了,才感覺這樣洗澡,比喝老母雞湯還快活。”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奶奶、母親去了那個“美麗的地方”。那些年的洗澡難,紅帳子帶給我們的溫暖,一直貯存在我的記憶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