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母親每次說到舅舅時,總是嘆息他們生活的艱難。但是,每當我家遇到困難時,卻總是舅舅們伸出援手,溫暖又及時,這使我至今難忘。
清楚地記得在我成年之前,每年的春節前夕都是舅舅們送來米和柴。那時,雖然我們住在小鎮吃商品糧,可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全靠父親每個月的45元工資艱難地維持,入不敷出,每到月中就出現“赤字”,只好東借西挪,下月再還……這種惡性循環使家中平時的生活貧困不堪,尤其是逢年過節就更捉襟見肘。
舅舅們知道我家的難處,每年的臘月都要送些柴草和大米。有年臘月極其寒冷,大雪鋪天蓋地,到處白茫茫一片,家人都認為這么冷的天舅舅們是不會再來了,哪想到大舅和小舅還是頂風冒雪挑著稻草和大米出現了,他倆像是雪人般地進屋放下擔子時,頭頂上卻冒著一股熱氣。卸下挑子幫忙收拾,舅舅們連水都沒有喝一口就又融入風雪中。記憶中,舅舅們是很少在我家用餐,他們知道我父母的難處。
其實,鄉下務農的三個舅舅又能比我們的生活好到哪兒呢?三個舅舅中就有兩個是“光棍”,只有二舅娶了親,這讓我母親為此傷透了腦筋。有次,母親好不容易說好了一樁親事,卻因外公的一句話而成為泡影。外公對大舅說:你還是先摸摸米缸吧。外公這句大實話卻從此扼殺了大舅娶親的念頭。成年累月像牛一樣勞作,連一門親事都說不起,卻沒有忘記接濟住在鎮上的我們,這是怎樣的大恩大德!
貧窮的舅舅們有著極其純樸的美麗心靈。幾十年前的一個冬夜,大舅晚上頂風冒雪往家走時,差點被什么絆倒。他低頭一看,不得了,是一個人昏倒在地。大舅連忙將她抱起,才發現是個年輕女人。大舅將她背回家,只一碗米湯那女人就蘇醒了。她說大舅是好人,愿意服侍他一輩子。可是,當大舅知道她有丈夫后,執意不肯。大舅那年已經快30歲了,不可能不想結婚,他雖然不會說“不能趁人之危”之類的話,卻知道這樣做不合適不地道。當幾天后大舅背著一袋山芋送那女人走時,她跪地感謝,說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大舅的大恩大德。
二舅在我三個舅舅當中是最樂觀最開朗的一個,他即使是腰酸背疼累死累活干了一天的田里活,也會端碗白開水坐在門前苦楝樹下哼上一段跑調的地方劇。我結婚的那年,二舅為了“熱鬧”和“吉利”,帶著幾個人從大街上一直唱到家,圖的就是“好”彩頭,樂得我母親一個勁地鼓掌。其實,我二舅那時已經是五個孩子的父親,種著幾畝地,窮得叮當響,卻依然把自己快樂的一面亮給大家,把苦惱和壓力默默地吞咽。
大舅婚事未決,小舅更是連想都不敢想了。小舅話最少,除了每天下地牛一般地拼命干活,時常坐在那兒半天沒有一句話。我1977年末考上長沙的一所學校,去報到的那天就是小舅送我到車站的。
小舅挑著行李悶頭走在前面,20多里路竟然沒跟我說幾句話。臨上車時,小舅從舊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卷包了好幾層布的厚厚一疊角票,說:拿著。我堅辭不收,小舅漲紅了臉,硬是往我懷里塞。當時,車站有許多人在等車,覺得有些難為情我就沒有再拒絕。握著那卷尚有小舅體溫的角票,透過車窗,看著漸遠的小舅,至今憶起仍然心里不是個滋味。
雖然三個舅舅已經先后去世多年了,可他們留下了太多值得懷念的美好東西,比如他們的堅忍和善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