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我的姑媽過了年底就90歲了,姐姐們皆年逾七旬,孫輩分別稱她們老姑奶奶和姑奶奶。
五年前我和老伴常居合肥,很少回老家,即使回去也是匆匆忙忙,難得住兩日。姑奶奶們路近,我們一回來還有些走動;老姑奶奶路遠些,這幾年未來過我家。年紀越大越思念生養自己的故鄉,老姑奶奶近年常流露想回娘家的愿望。
今年國慶節前夕,我和老伴回老家小住,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我們趕緊把老姑奶奶接過來,再約姑奶奶們一起玩幾天。
老姑奶奶和姑奶奶們相聚,開心快樂,溢于言表。秋高氣爽,溫度宜人,我索性將小桌椅搬到寬敞的院中,讓她們邊喝茶邊聊天。姑奶奶們最關注的是老姑奶奶的身體。老姑奶奶今年春節過后做了第二次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恢復得不錯,看她臉色紅潤,精神爽朗,行動利索,聲音清亮。老姑奶奶說她除夕那天在鬼門關走了一遭,說她做手術時神志清晰醫生夸她特別堅強,說她手術后體重只有68斤現在已增長了10斤,說她目前自由自理知足常樂的生活常態……聊著聊著,姑奶奶們也就舒心加放心了。
這次為招待老姑奶奶和姑奶奶們,我和老伴做了一番準備,但家里的燃氣和電器灶具還是不夠用,紅燒肉悶山粉圓子等幾道菜是到隔壁堂兄家的土灶上做的,鐵鍋柴火做出的味道更純正,麻煩一點也值得。午餐時老姑奶奶用飲料與大家頻頻碰杯,酒席上親情濃濃,幸福滿滿,氣氛熱烈而又溫馨。
下午,老姑奶奶要回家,我們一定要留老姑奶奶在老娘家待幾天,什么“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這些老說法有些過時了。為了留住老姑奶奶,三個姑奶奶陪老姑奶奶打麻將。老姑奶奶閑暇時喜歡打點小牌,我們這也是“投其所好”吧。老姑奶奶打牌不戴老花鏡,眼觀四路,不動聲色,勝不驕,敗不餒,“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早晨,老姑奶奶洗漱完畢,我就陪她到外面去走走看看。小河邊,大堤上,水閘旁,菜園里,田畈中……每到一處,老姑奶奶都感嘆變化太大,簡直認不出來。老姑奶奶每每觸景生情,睹物思人,就會和我談起過去的歲月。
老姑奶奶小時候個子不高,但聰明伶俐,活潑好動,下河捕魚,上樹摘果,尋柴拾糞,推磨舂米,其中不乏搞點小惡作劇;又如,長大成人的老姑奶奶和我母親相處融洽,姑嫂情同姊妹,出嫁后仍一如既往,令人稱道。
圩區常發大水,房屋莊稼被淹,我們家也受夠了苦頭,于是家人一定要讓老姑奶奶嫁到山區。以前回一趟娘家很不容易,十多里小路,老姑奶奶抱著孩子步行;后來添了老二,就用稻籮一頭一個挑著;再后來有了老三,稻籮挑兩個,老大跟著走,一路不知歇多少次。老姑奶奶說,還好她不是小腳。提起包小腳,老姑奶奶說得虧我爺爺,因為我奶奶已經把老姑奶奶的腳包了好幾天,被我爺爺發現了,立馬把那包腳布扯掉。說到這里,老姑奶奶看看自己的雙腳,情不自禁地笑了。
老姑奶奶玩了五天,執意要回家。像來時一樣,不要我找出租車,她說小車悶氣,坐電動車更舒服。恭敬不如從命,好在天氣晴朗,不冷不熱,我就騎電動車送老姑奶奶回去。老姑奶奶說,現在多好,公路通到家門口,上車一刻鐘就到了。我說,是呀,很方便,一定有機會,再接您老回娘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