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孫子球球是我們家的開心果。人小鬼大的他淘氣中透著可愛,趣言里不乏聰慧。球球的父母白天上班,家里就我們老兩口整天圍著孫子轉。
進入六月,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幾天前,我跟老伴商量,即日起開始減少孫子的戶外活動,“圈”在家中幾天試試,計劃就從周一開始實施。
常言道,兩三歲的孩子,貓狗都嫌棄,何況球球也才三歲多。一開始不讓出門,小家伙煩燥不安,就在屋里不停地爬桌子、踩凳子、上沙發(fā)、鉆床底、翻抽屜……活脫脫一個大鬧天宮的“潑猴”。老伴呵斥不迭,而我認為,活潑頑皮是小男孩的天性,關鍵看怎么去引導和教育。
好在孩子“頑”而不“劣”,不時也閃現出懂事的一面。一次,球球見奶奶在廚房擇菜,便湊過來說:“奶奶,我來幫你吧?!边€有一次,他摔壞了玩具,我正修理,他跑過來問:“爺爺你累不累?”小嘴甜得像抹了蜜。他還會“見人下菜碟兒”:要酸奶喝,要水果吃,立馬圍著奶奶唱“世上只有奶奶好”;想看圖書,想聽故事,迅即轉向爺爺唱“世上只有爺爺好”。我突發(fā)奇想,他正處在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精力格外旺盛的年齡,何不借機去啟發(fā)他的求知欲、培養(yǎng)他的好習慣呢?于是,老伴每次擇菜時,我就把球球叫到跟前,讓他仔細觀察分辨:蔥、蒜的形狀有何區(qū)別,有機花菜和西蘭花有何特點,白蘿卜和胡蘿卜又有什么不同……通過實物接觸,孩子對事物的認知有了明顯提高。
球球喜愛小動物,我們帶他到養(yǎng)小烏龜、小白兔的鄰居家,讓球球自己親手喂食,每次他都興致勃勃,樂此不疲,對小動物的習性也知之頗多。如今一到晚上,球球便會主動找爸爸媽媽帶他看繪本、學畫畫、學兒歌,抱著小畫板、少兒唐詩,要求“上課”。
令人欣慰的是,才一周時間,我們家的“潑猴”沉靜乖巧了許多。他喜歡上了看書、畫畫、背詩、聽兒歌,凡事還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不問清答案不肯罷休。重要的是,還養(yǎng)成了愛勞動、勤洗手的好習慣。
有時我想,以景激情,寓教于樂,不必拘泥于場合時機。即便“宅”在家中,也可以通過一事一例,自然地去引導并激發(fā)孩子的探索欲、求知欲。有老友在朋友圈中點贊并留言:“不錯,小家伙棒棒的,真的讓人好羨慕??!”見此,我還真有些許成就感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