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我的父親,是個農民,今年七十多歲了。
父親一生勤勞,這幾年尤其辛苦。一個人在家忙里忙外,興田種地。這讓我很是牽掛,總想回家看看,卻遲遲不能成行。好在孝順是我們家的傳統,弟和妹比我更貼心,在這方面承擔了很多,尤其是弟弟,每天都會打個電話給父親噓寒問暖。
父親節前的一個周末,我終于拋開瑣事,回到老家看望我的老父親。
回到家時,家里的門半開著,父親還在田里忙著呢!
我沿著鄉間小路,踩著松軟的田埂,向著父親做活的農田走去。夕陽掛在遠山,田野上阡陌縱橫,鳳仙花一簇簇開了,狗尾巴草在風中搖曳,田里的秧苗一片新綠。我總覺得父親能聽懂這片田野上一切生靈的語言,那些花兒、那些草兒以及蛇鳥蟲魚的聲音、那些大自然的樂章。
這片田野就像是父親的棋盤,年復一年,春種秋收。他像一個“將軍”,指揮著他千軍萬馬的莊稼們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在這場跟季節輪回的棋局里,有他無窮無盡的樂趣和深愛。
每念及此,我又釋然……
我的父親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大孝子,他年少時奶奶體弱多病,于是他發奮學醫,成為村里唯一考到了鄉村醫生證書的“高材生”。
記憶中,年輕時的父親亦農亦醫,張口中醫西醫,閉口望聞問切。下地干農活時,他總要帶著一個藥箱,隨時準備洗洗手上的泥巴,放下手里的農活去給人看病。我記得我家廂屋專門起了一口鍋,咕嘟咕嘟地煮那些醫療器械,那就是當時條件下的高溫消毒了。那時交通十分不便,鄉親們找他看病,幾十里外的人家他都要趕著去的。遇到晚上出診,山路難走,他就帶上蒿草的火把照著。小時候,一聞到熟悉的火把味道,就知道是夜診的父親回來了。
為了給鄉親們省錢,他常常不厭其煩地教鄉親們辨認藥草,什么杜仲皮治腰疼,牛膝治關節疼,山茱萸生津,夏枯草散瘀,魚腥草下火,益母草活血等等,搞得我們姐弟幾個也張口就來,如數家珍,但那些基本的藥草知識也讓我們一生受益。
上世紀七十年代,山里人家都不富裕,父親幾十年治病救人,大多是義診。看到病人家庭困難,他不但不收治療費,還常常解囊相助。有一次,一個被醫好的病人送來一筐雞蛋,不懂事的妹妹吃了幾個,被他發現了,命令我們把雞蛋補全了還給人家,還搭上了家里的一只老母雞。
忠孝善良,治病救人,我們姐弟幾個最初的人生觀,就是在父親的影響下形成的。
父親的性格很固執。那時農村不太注重讀書,都指望孩子打工掙錢。父親卻說:“女孩子一定要念書考大學,將來才有出息。”我高考落榜,他黑著臉把我帶到田里去拔草,三伏天,烈日下,曬了我一個多月。看我曬蔫了,他對我說:“琴伢子,復讀吧。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
我知道,倔強的父親這是把我當成他田里的莊稼苗子,較上了勁,只能硬著頭皮回學校復讀。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天,在我家門前的稻場上,當著眾鄉親的面,父親把我摟在懷里,落下了眼淚……
現在想來,那些艱難歲月,父母省吃儉用,供我們姐弟幾個讀書上學,是多么不易!
父親領著全家走過了艱難的歲月,日子一天天好起來。赤腳泥腿子的父親大半輩子治病救人,晚年還領上了政府發給鄉村醫生的養老工資。村里其他人家也都打工掙錢給孩子念書,偶爾有困難的,國家資助上大學,村里出了好多大學生。
可是,父親的性格卻越發固執了,他幾乎癡迷地忙于做農活。父親心疼我們工作忙,讓母親在城里幫我們帶孩子,自己留守在老家,養雞、喂鴨、興菜園、種果樹、侍弄莊稼,年輕時行醫看病給耽誤的活計他全都學會了。有一年,他一個人在家肩挑背扛種了八千多斤稻子,我們小家庭吃的全都是他種的愛心大米。
然而,父親卻一天天瘦了、老了,老得有點糊涂忙了,有時忙得晝夜不分,吃飯睡覺都不能準時。我們叫他少忙點,他毫不理會,反倒在電話里絮絮叨叨重復他那些中醫理論,叫我們如何防病、如何養生。我們接他來城關住,可不出三天他就急著要回去,說是家里的門不能關久了。
我是多么希望,父親能夠放下固執的性格,和我們住在一起,共享天倫。實在拗不過他,姐弟幾個只好打打電話,偶爾輪流回去看看父親,給他做做飯,陪他說說話。這次回來,我還是想勸勸他。
天邊的晚霞漸漸淡去,炊煙四起。
遠遠地,我看見父親挑著一擔秧苗,健步走過來。風中的身影,好像又瘦了。我鼻子一酸,急忙迎上去,接過秧苗,陪著父親往家走。
路上,幾個老人牽著孩子站在村口,跟父親和我熱情地打著招呼,我忽然感到一陣溫暖。晚霞籠罩的村莊,有一種熟悉的溫情的力量。那山、那水、那房子,那軟語溫言的鄉親們,真的好美,好溫暖!這些年,我走過很多美麗鄉村,卻始終覺得我的故鄉最美。然而,故鄉的村莊,終于在歲月中漸漸孤獨、漸漸寂寞,漸漸地空了。年輕人都走出去了,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在村莊,好多人家大門常年鎖著,空心村里的鄉愁無處安放……一剎那間,我仿佛明白了父親的堅守,理解了父親的固執。那是一份不舍的鄉土情結呵!父親固執地留守在村莊,是為了兒女們回家時,能有一扇不被關上的門!
我于是笑著對父親說:“爸,晚上想吃什么,我給你做……”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