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合上《我的名字叫紅》的那一刻,我想到一句話:讀完最后一頁,仿佛過完了一生。
繁忙的八月,我于時間的罅隙里讀完了幾本書:三島由紀夫的短篇小說集《綠色的夜》、達夫的傳記《來自不易和其他謊言》、卡達萊的長篇《亡軍的將領》和帕慕克的長篇《我的名字叫紅》。前兩本是小孩的書,她非讓我同讀?!毒G色的夜》讀后只覺辭調清麗、詭異、唯美,并未給我過多觸動。達夫傳記則是作為槍與玫瑰樂隊粉絲的休閑讀本。后兩本是我多年前買下草草翻過的書,如今再讀時,攪得我心潮起伏?!锻鲕姷膶㈩I》背景是二戰期間,阿爾巴尼亞與意大利法西斯之間的戰爭。卡達萊對書寫角度的設計十分精巧,他通過一個意大利將軍的視角,在其前往阿爾巴尼亞尋找陣亡官兵的過程中,全方位地展示了各色親歷者對戰爭的態度。他采取全景鏡頭的俯拍和微焦鏡頭的詮釋,讓小說有俄羅斯套娃與中國連環套似的神奇與靈動??ㄟ_萊并不耗費筆墨描寫戰爭本身,而是通過參戰者遺留的日記,來展現戰爭的影子。他那種細微處毫發畢現,恢宏處濃墨重彩,以及卡達萊空濛靈動的詩意描述,讓我讀完這部小說后不禁又再讀了一遍。今天才讀完的《我的名字叫紅》,在這部小說中,帕慕克巧妙地以多角度的敘述方式,將發生在16世紀伊斯坦布爾的一樁細密畫家謀殺案,生動地呈現給讀者。令我著迷的是,小說中關于藝術的描述,讀完這部小說,我飛快地入手了他的《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紅發女人》和《雪》。三年前,我讀過他的《純真博物館》,印象極深的是,我獨自在午后的辦公室,讀到某一章忍不住大哭。帕慕克在《我的名字叫紅》里,有很多詩性的描述,我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這一段:
“色彩是眼睛的觸摸是聾子的音樂,是黑暗吐露的話語。因為千萬年來,從各類書籍、家什中,我聽到了靈魂的細語,如同風中的窸窣呢喃。請允許我說,我的撫觸就好似天使的撫觸。一部分的我,嚴肅的那一半,捉住你們的視線;而歡愉輕松的另一半,則在你們的凝望下飛入天際?!?nbsp;
身陷庸常生活,慶幸有書。讀書的時候,眼界被無限延展,讀一本書如做一場夢?!叭绻悴蛔鰤簦瑫r光就不會流逝”,我想說的是,如果不做夢,生命就如同深陷沒有方向的混沌深淵。我愿意一邊做夢,一邊消耗自己的生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