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翻開余韻的長篇小說《路漫漫》(安徽文藝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第一頁,我就被開篇的第一句話吸引了:“很多年以后,一個漫天飄雪的冬日,葉慧坐在徽城火車站候車室里,那一刻,她才終于明白,她這一輩子的放不下和困擾,都源于那個飄雪的下午……”整個下午和晚上,我都沉浸在這本書里出不來,不一口氣把它讀完是絕不能罷休的。
小說描寫了改革開放后,葉秀、葉慧姐妹倆,從老家來到徽城后各自不同的人生經歷。葉慧在工作和情感上經歷了種種坎坷、傷害,依然初心不改,執著于對文學夢想的追求和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而葉秀在經歷了婚姻、家庭的不幸和變故后,終于勇敢地走出家門,踏上新的人生旅程。作品展現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城鎮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軌跡。
《路漫漫》是余韻歷時十年的心血之作,這也是她在新書簽贈會上親口說出的。她說,那十年,她白天忙于工作,晚上一邊陪孩子寫作業、做家務,一邊寫這部小說。其間她遇到了各種困難,經常思路被打斷,經常寫著寫著就寫不下去了,經常推翻前稿從頭再來。雖然其間也斷斷續續擱置過,但最終她還是堅持了下來,完成了全書,并被出版社出版。我感念余韻老師的執著精神,更感念她對文學的癡迷和傾心付出。我現在還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作者,之前我根本不了解余韻,但在讀完這部小說后,我似乎在女主人公葉慧身上看到了余韻的影子,那就是對文學夢想的執著追求。其實,不僅是余韻,我甚至也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
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我剛初中畢業,還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升學讀書無望,只能早早地外出打工。在陌生的城市,為了生存,我輾轉在工廠、餐廳等場所,做最臟最累的活,卻只能拿到微薄的工資,勉強糊口。那時候,雖然我也仔細地想過未來的夢想,喜歡文學,想要創作,還試著在報紙和雜志上發表過兩篇文章,但生存卻是最迫切的需求,而且還想要體面地生存下去,就如葉慧心中所想一樣:“一直以來,她都只想擁有一份能讓自己經濟獨立的工作,然后再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為了生存,我只得暫時放下夢想,更加務實地學習技能和努力工作。直到成家以后,我成為了兩個孩子的母親,不得不遠離了職場,在家相夫教子。但與此同時,我的文學夢也一下子在心中復活了。在擁有了家和安定的生活以后,我感覺到我應該可以一邊陪伴孩子,一邊走另一條路了,那就是我的文學之路。我必將傾注畢生的心血和熱情,做回真正的自己,在這條漫漫長路上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盡頭。
這部小說無疑是寫實和接地氣的,每一個片段和細節,都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一樣,每一個人物都有各自的性格和特征,哪怕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配角,如在裝潢公司打掃衛生的楊小姐,四十多歲的門衛師傅老柳等,每個人都個性鮮明,非常有立體感,更別說女主人公葉慧的形象了。葉慧為了心中的文學夢想,在種種復雜的社會現象面前和金錢的誘惑下,她沒有隨波逐流,而是堅守初心,永遠是那個純潔、美麗、高尚的女孩,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而這一切,也都因為她心中的文學夢想。是夢想,讓她潔身自好、堅韌不拔;是夢想,支撐著她走過了最艱難的歲月,磨練了她的意志;也是夢想,牽引著她去尋找屬于自己的愛情……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說:“人如果沒有夢想,和咸魚有什么分別。”人只有在擁有了夢想以后,才會變得超凡脫俗、與眾不同。雖然夢想不一定都能夠實現,但萬一實現了呢?
小說在敘述結構上也獨具匠心,除了首尾呼應的敘事方式以外,倒敘中又穿插了一些預敘,明暗兩條線索在各自前進的同時又相互交疊襯托,使小說情節更顯張力和曲折動人。小說詩意流暢的語言,讓人一讀便欲罷不能。另外,小說在人物的心理描寫上也非常細膩到位,如女主人公內心每一次所發出的詰問和吶喊,都直擊人心最柔軟的深處,讓人疼痛、讓人淚目、讓人共情。這部小說,不愧是作者耗費十年心血之作。
在故事的最后,作者將明暗兩條線索一下子又結合在了一起,將故事推向了高潮。同時,又給了讀者一個開放式的結尾,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去創造,留下了無限遐想,似心有不甘,又余味無窮。
就像漫漫文學路上的追尋一樣……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