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是我省作家丁守衛先生推出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力作(中國文史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小說描寫了中唐詩人劉禹錫的生平事跡及其官宦生涯,反映了整個中唐社會的政治生態,其中涉及到“永貞革新”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而劉禹錫是重要的參與者之一。
小說以劉禹錫的個人仕途沉浮為經緯,以永貞革新事件為中心,深度再現解構了中唐那段波譎云詭、驚心動魄的歷史。唐朝經安史之亂后,從此一蹶不振、大傷元氣,外有藩鎮強大勢力,內有宦官把持朝政,皇權日漸萎縮,加上唐德宗晚年沉溺聲色,信任宦官奸臣,國家命運堪憂,危如累卵。一些有識之士心憂天下,力圖變革,振興大唐,決心為朝廷鏟除藩鎮和宦官兩大隱患。唐順宗即位后實行新政,免賦稅,減徭役,罷宮市,百姓額手稱慶、奔走相告,仿佛大唐中興來臨。可是好景不長,各地藩鎮與宮內宦官互相勾結,發動政變,身患重病的唐順宗被迫退位,反對革新的唐憲宗繼位,支持與倡議革新者都被貶逐出朝廷……
就這樣,永貞革新悲劇地謝幕了。而那些參與革新的“二王八司馬”們也無一例外,最終都以悲劇結局。劉禹錫一貶再貶,先朗州,后連州,再夔州,最后和州,召回洛陽時已是知天命之年,人生最寶貴的時光,在蠻荒之地度過。盡管歷經挫折和打擊,但劉禹錫依然豁達大度,他那首著名的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就生動地表達了他的豪情壯志。他在各州任上并沒有灰心喪氣,而是積極賑災濟民,關心民瘼,清正廉潔,為當地百姓愛戴。劉禹錫不僅憂國憂民,胸懷天下,他與柳宗元的千古情誼,對妻子薛氏的深情懷念,反映出他也是一位有情有義之人。同時作為詩人,他的詩作清新俊爽、明快豪放,極富藝術張力和雄直氣勢,有“詩豪”之稱。
小說在歷史的大背景下,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對中唐詩人、改革家劉禹錫這一典型人物形象予以了傾情刻畫,對那一段紛繁復雜的歷史予以了深度解讀。小說中,劉禹錫的命運沉浮與大唐帝國的興衰治亂緊密結合在一起,既有洞察入微的微觀視角,也有站在歷史高度的宏大視野;既有主要人物鮮活的情感思想,也有其他重要人物的內心活動,如王叔文、順宗李誦、老臣杜佑等,既有聚焦也有散點,立體感很強,不是單一的敘述,而是通過他人視角相互印證,有太史公之筆法。每個單獨的故事短小精悍,自成一體,但又如珍珠一般串起來,有其內在線索,緊湊而不散漫,似章回小說,但又未落章回小說的窠臼,風格獨特,令人耳目一新,也是一種創新。
這是一本研究劉禹錫及中唐歷史的佳作。當代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得主夏堅勇先生在讀完本書后不無感慨地發表評論道:“寫詩人的傳記小說,特別是以唐代詩壇上的‘詩豪’劉禹錫為傳主,對作者的史識和才情極富挑戰性。丁守衛的文字有清峻之美,一幅中唐社會的世相圖和中唐詩壇的群英譜哀艷雄奇,特別是中國文人與政治那種夢魘般的糾纏,令人感慨萬千。”的確,小說語言精練,簡潔生動,如行云流水,閱讀過程中常常給讀者帶來一種愉悅和享受。作家用飽含深情的筆觸,探幽析微,深入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讓枯燥的歷史和單調的人物立刻豐滿生動起來。讀完整本書,令人情不自禁地掩卷遐思,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丁守衛是一位多產作家,也是時下國內歷史類優秀作家之一。多年來,他已發表各類文學、歷史作品400多萬字,先后出版著作17部。誠如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戎林先生所說:“丁守衛是一個善于在歷史的宏大敘事中‘做文章’的優秀歷史作家。這些年,他一直耐住寂寞,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深耕細耘,注重發掘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這使他的作品在別樣的厚重與優雅中總是包孕著一種深入骨髓的憂患意識與家國情懷,呈現出一種俯仰古今、大氣磅礴的獨特風格。”但愿他在今后的創作道路上能走得更高,走得更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