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家養三棵酒瓶蘭,少說也有十六七年了。酒瓶蘭,四季常青,為室內綠植的上選,還以它那奇特的造型,頑強的生命力,新穎別致的儲水方式,而備受喜愛花草人士的青睞。與眾不同的酒瓶蘭有三奇:一、高大筆直的莖干,無旁枝側葉,看上去亭亭玉立,英姿颯爽,很威風,彰顯一種蒼勁有力的正直感;二、獨有的線形葉,從枝干的頂端軟垂狀披掛下來,青翠細長,像極了妙齡女子的飄飄秀發,婆娑而優雅;三、寬大的基部,狀似大酒瓶或長頸大肚的醒酒器,最具字面意思。
我家的酒瓶蘭,分別擺放在空間較大的客廳和書房,尤其是客廳一高一矮排排坐,很醒目,好像一對親如姐妹的母女。若家中來了客人,最先吸引眼球的就是這對氣質不凡的酒瓶蘭,有時我也會饒有興趣地講述它倆的身世,炫耀自己曾經的勇敢和果斷。
那是近二十年前的一天,先生逛肥西花木基地,在派河大橋花市旁的河坡上,發現了一株被丟棄的酒瓶蘭小苗。拿起一看,它干巴萎縮,底部的左側還連著一株更小的苗,原來是連體株,可能是因為賣相不好,而遭花農嫌棄了吧。一貫愛惜花草的先生把它帶回了家。
幾年過去了,這棵酒瓶蘭越長越高;側株也跟著緩慢成長,且越來越歪斜著,不僅影響了自身的生長,還影響了整體的美感。每次給它澆水,都有一種想把它們分開的沖動。一日,趁先生外出之際,我悄悄地操刀對它們進行了分身術。分離后的側株,迅速栽培在一個早已準備好的小花盆中,放在背陰處。根據經驗,這樣更有助于新株的生根發芽,恢復元氣。
那段時間,我每天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去看它,怕它有個好歹,沒法向先生交代。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它的頂端冒出了嫩綠的線葉,手術成功啦!呵呵,真是門里出身,自會三分。這是打小耳濡目染受當醫生父親的影響的結果吧?又過了多年,小分株也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我一直對它呵護有加,今春又為它更換了大花盆。
而書房的另一棵酒瓶蘭,也是有來頭的,那是先生早年在北京創作生活期間,從京城的花草市場買下的,在北京養了兩年后,又帶回了合肥家中。
在侍弄酒瓶蘭的這些年里,發現它還有一奇:特別耐旱。記得有一年,差不多有小半年沒得空給一處的酒瓶蘭澆水,半年后,見到它的第一眼,結果完全出乎意料,長長的線形葉依然碧綠如初,除了個頭矮小了許多外,別來無恙,讓人不得不驚嘆它的生命頑強。仔細尋找緣由,原來酒瓶蘭厚實膨脹的底座已完全癟陷,澆水后才又慢慢地飽滿起來。此刻的我突然醒悟,底部是座蓄水池,在自身遇到缺水干旱的情況下,借助了此處儲備水源。這是不是和沙漠中駱駝的駝峰有異曲同工之妙?動植物間竟如此相似。世間萬物真是既偉大又奇妙!
如今家中的兩棵酒瓶蘭已高過2米。由于屋內上升空間有限,又因為它是一枝獨干,為了阻止它繼續朝高處發展,先生想出一妙招,用小刀從干中處輕輕地劃開一道縫隙,人為干涉,轉移其生長方向,截流養分,向橫面供給,以便能使它在此發芽。這一大膽的嘗試,結果真如他所愿。望著一簇簇剛生出的嫩葉小苗,像一道翠綠的裙帶系在腰間,隨風飄舞,令我們驚喜和欣慰。
酒瓶蘭作為觀葉賞莖綠植,極富熱帶情趣,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傳說,它是風水極好的植物,象征和平與吉祥,能給家人帶來健康和好運。當然,這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