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當年寫大學畢業論文,我選的題目是《<詩經>里的國風》,反反復復讀了很多遍《詩經》,從而了解了不少的花草樹木,蒹葭,木槿,萱草,凌霄花,紅蓼……不知不覺間就喜歡上了花木。
有一段時間,我關注自己所在的村莊,村里村外也有很多花花草草。繁花點點,品種多樣,有《詩經》里有的,也有《詩經》里沒有的。
如今來肥西,我想起《詩經》里的花,也想起村前村后的花。當然,《詩經》里的花,村子里的花,都無法和肥西的花相媲美,相提并論。肥西的花更多,比《詩經》里和我的村子里花的總和還多。肥西的花更艷,把肥西的四月打扮得在十二個姊妹里最美,把四月的肥西裝飾得在眾多的縣域兄弟中最靚。
肥西是一本花木書,厚過《詩三百》。
此次去肥西紫蓬鎮羅壩村,就是專程看花木的,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可還是被羅壩村苗木種植基地的花木驚了眼睛撼了心。面積廣啊,三十多萬畝,在眼前鋪開,簡直就是花的海洋,隨風蕩漾,濡濕心房;品種多啊,六大類四百多種,紅楓、桂花、玉蘭,各顯身姿,個個風姿綽約,浸潤眼神。各展其顏,各搔其首,朵朵惹人愛憐。
眾人皆嘆:“花木之鄉”不是浪得虛名。
我想瞅遍每一株花,不管高矮、胖瘦、大小,可是我知道不可能,我便挑我近旁的一些,盡情地看,盡情地聞,盡情地享受。有的花臭美,我多看它幾眼,它便得意揚揚起來,搖曳生姿。有的花矜持,我小小地觸碰它一下,它便害羞躲閃,藏到花海里去。我遂把目光融入花海,一任它隨波逐流,策馬奔騰。
如果是花溪,洗洗手足就罷了。如果是花湖,游個泳就行了。眼前是花的海,我的要求更多更高。我想做一頂花帽戴在頭上,引幾只蜜蜂來;再縫一件花衣披于肩頭,引幾只蝴蝶;再裁一件花裙,誘惑一陣風;再做一件花包,裝一包香色;再納一雙花鞋,剪一雙花手套,做一對花枕,一盒花茶。
花木是肥西的迎賓。每一朵花都笑瞇瞇的,天空瓦藍,陽光攤在每一朵花上,四月的風癢癢地拂過,把馥郁的花香從鼻孔、嘴巴、眼睛送進身體里。近朱者赤,花給你凈身,給你凈心,把你轉化為一朵微笑的花。放下了煩惱、忙碌、焦灼,耳根清凈,大腦清凈,心靈清凈,還有什么比清凈更重要的嗎?花海里漂浮著安寧、從容、美好。每一朵花都是一張笑臉,每一張笑臉都是一朵花。
肥西,多么美的所在。
“想喝一杯,花間一壺酒,多愜意。”喝酒的朋友說。吸煙的朋友接上說:“此處不適合吸煙,花一定不喜歡煙味,會被熏得花容失色的。”幾個女孩子忙著拍花,說:“全安徽的蜜蜂都跑到肥西來了,全江淮的蝴蝶都跑到肥西來了?!?/p>
花木,是歷代詩人們吟詠的主要對象之一。單單大宋一朝,便可隨手拈來無數:“春夏秋冬花木節”“笑看花木媚清陰”“上林花木正芳菲”“花木四時分景致”“手栽花木漸成陰”“花木成陰難論價”“花木經春一一高”……太多啦,太多啦,都那么美,都適合在這花海里吟詠歌唱。
賞花乃人間大好事。慢慢來,賞花之心急不得。別擔心花期短,嗅嗅花香,春就去了。肥西的花木,四季都在,隨時迎候。
聽花農談花,更有味道?;竞竺妫局?、蹲著一群花農,栽植、管理,創造著美好。把花木做成產業,做成花木經、產業經,遠銷全國,一邊創造美,一邊創造美的經濟價值,這是花木之幸,是肥西之幸?;ㄞr后面,支持著花農、做花農堅強后盾的,是黨和政府。這是花農之幸,也是肥西之幸。
有花木的地方,是有福的。肥西尤其有福。今年賞花哪里去?花木之鄉肥西來。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