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往年,從未有過腌生姜的念頭,雖然自己很愛吃。
在我的印象中,只見過,也只吃過銅陵的醬香姜和糖醋姜。銅陵姜是當地農特產中的一寶,它因塊大皮薄,姜汁飽滿而名揚四海,古時曾被列入朝廷貢品。銅陵腌姜,汁多渣少,肉質脆嫩,香辣爽口,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前幾日逛超市,貨架上擺著一排排淡黃的嫩姜,形如佛手的姜塊,鮮嫩誘人,一下勾起了我的饞欲。正猶豫要不要買些回去,旁邊一位挑選生姜的大姐抬頭看見我,笑著說:“我年年都買一些鮮姜腌制,早餐當小菜,開胃、下飯還養生。”經她這么一說,我趕快上前討秘方。大姐是個爽快人,毫無保留地告知了相關步驟:首先輕輕地刮去外表的薄皮,洗凈、控水、切片,再根據自己的口味放入鹽、醋、糖,入壇后,不日可食。
如此簡單?我不由得心動不已,躍躍欲試。可眼前的生姜是否產自銅陵呢?此刻的我也顧不了那么多,于是,先買兩斤,試做一次,除了按照上面那位大姐的方子,又根據自己的口味予以改良。令我沒想到的是,第一次嘗試就獲得成功,味道好極了,和銅陵產的糖醋姜有得一拼。后又買了兩次,如法炮制,留作慢慢享用。
平日里,我喜歡腌制一些當季的小菜。雖然市場上的各種醬菜和糖醋腌制品繁多,但自制的小菜更新鮮、更衛生、口感更好,且沒有任何添加劑,吃起來更放心。每天早晚的餐桌上,幾乎不可或缺一碟自制的小菜。“小菜”是合肥這邊的叫法,家鄉叫“咸菜”。個人覺得“咸菜”一詞更為恰當,因為它們都是以鹽為主要調味料腌制而成的咸菜品。來合肥三十多年,入鄉隨俗,日常生活中也已習慣把它們通稱為小菜。在一年四季的時令蔬菜中,我腌過蒜頭、蒜薹、蘿卜干、雪里蕻、豇豆、辣椒等等。我做的小菜鮮脆,放多久都不變味,唯有生姜之前從未腌過,這回又學了一招。
“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自古以來就有生姜治百病一說。早上吃姜,勝過參湯,營養又保健。姜屬多功能食用植物,它藥食同源,不僅是一種調味品,能給食品增味、增香、增鮮,還能治療傷風感冒等。小時候,兄弟姐妹誰要是受涼感冒或肚子疼不舒服,媽媽就會熬一鍋姜湯給我們喝,治療和預防兩不誤,有奇效,屢試不爽。
我的“小小自留地”每年都要種植一盆或幾盆生姜,既有觀賞性,又可食用。成長中的姜桿看上去如初生的竹筍,葉片貌似小竹葉,渾身上下散發著淡淡的姜辣味。也許因為姜那種獨有的辛辣味,鳥、蟲都遠離它,因此不需要精心護理,是一種很省事的農作物。待到收獲季,剛出土的鮮姜,淺紅色的表皮點綴著胖乎乎黃嫩嫩的姜身,猶如一群剛出生的小動物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模樣可愛至極。有一年竟然收獲了十幾斤生姜,自家種植的一點也舍不得浪費,我會把姜葉曬干收藏,紅燒魚時放幾片干葉,去腥效果好;白嫩的根須,放糖醋汁里浸泡,吃起來脆生生、甜絲絲,也是下飯的美味。
今年計劃著把種植的生姜全都腌制起來,綠色食品,要吃出新鮮,吃出健康,吃出快樂。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