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汪曾祺先生去世已二十多年了,他的作品卻一版再版,讀者說是越來越耐看,“汪迷”也越來越多,這在現當代文壇上也是少有的景觀。
捧讀他的作品,追尋“耐看”的緣由,我認為他的作品散發出平凡生活的真美與體悟,蘊含著樸素而又真切的人生哲理,所表達的是從淡淡煙火中尋覓的快樂意趣,而這也正契合了當下人們所期冀的一種恬然自適的追求。
在他的小說中,對人物的描寫都是精心布局,刻畫細膩,傳神活現,但通觀所塑造的人物,都充滿了人間人性之愛,充滿了追求生活的快意與珍愛,即使這些人物處于逆境中,也保持著平凡煙火人生的趣味。《受戒》中所描述的明海和英子,一對少年男女,面對在那個年代只有為苦難所迫才去遁入佛門,才把頭上燙出戒疤這一殘酷現實,沒有表現出愁眉苦臉,沒有表現大悲大痛,而是充滿著人性的原始快意。他在小說中寫了這樣一個場景:“她一看,和尚真在那里散戒,在城墻根底下的荒地里。一個一個,穿了新海青,光光的頭皮上都有八個黑點子,——這黑疤掉了,才會露出白白的、圓圓的‘戒疤’。和尚都笑嘻嘻的,好像很高興。她一眼就看見了明子。隔著一條護城河,就喊他:‘明子!’‘小英子!’‘你受了戒啦?’‘受了。’‘疼嗎?’‘疼。’‘現在還疼嗎?’‘現在疼過去了。’”在這樣的語境氛圍里,表現的天真心理,所揭示的是本源的生活快意。在小說《故里三陳》中,所描述的陳小手、陳四、陳泥鰍三人的性格和命運的不同,但歸宿都是那個年代自然的狀態反映,沒有苦楚的意境與痛惜,沒有悲涼的切骨。陳小手被團長從背后一槍打死了,是在喝了團長的酒、揣了所賞的二十元現大洋后,死得不知不覺。瓦匠陳四,因擅長踩高蹺表演“向大人”而一時紅極,但因一陣雷暴雨摔倒耽誤了表演,被喬三爺抽了嘴巴罰了跪,氣得大病一場,從此不再踩高蹺,還干起了瓦匠,淹沒在平凡間。水手陳泥鰍靠水上救人討生計,也討價還價,也有不收錢的時候,最后抱著陳五奶奶的兒子與陳五奶奶一同跑了,過上另一種生活。三個人物不同的命運結局,但同樣的原味生活生態,不苦楚不讓人悲催含淚,給人啟迪的是人世間的素面生活與教益。
在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篇什中,所透視出的人間煙火滋味更加濃郁。《跑警報》是其中極具典型的代表作。面對日本飛機的轟炸,他描述的是人們依然生活在淡定之中,該干啥還干啥。他借用石子碎片拼湊在防空洞口的對聯,來表述這一心境,一聯是“人生幾何,戀愛三角”,一聯是“見機而作,入土為安”。特別在文章最后,他又寫道:對于任何猝然而來的災難,都用一種“儒道互補”的精神對待之,這種“儒道互補”的真髓,即“不在乎”。從而令其文章意義價值得以延展升華,同時也表現了作家的一種至上的生存態度與法則。散文《對口》《瘧疾》《牙疼》,從另一個層面也表現了汪曾祺先生的生活超脫與追尋,面對著身遇三種疾病,他始終帶著笑意去應對。《對口》中“銜了一顆蜜棗就接受了手術”,《瘧疾》中“帶病喝了一肚子蛋花湯進考場”,《牙疼》中“假牙嗎,哪能一下就合適,開頭總會格格不入的。慢慢地,等牙床和假牙已經嚴絲合縫,渾然一體,就好了。”這樣的率然表述,是一種情懷,也是對恬然生活的企盼。散文名篇《隨遇而安》,是最能表現作者生活遵循的。把“傷痕”化為淡然的記憶,化為繞不開的人生際遇,從而使作品內涵得以豐富,作品體裁得以本質突破,這在那個年代一片“傷痕文學”中別具一格,傳遞給人的也是一種安逸一種心態一種價值一種力量。
散文是寫“我”的文學,從某種意義上是“表現自我”的抒情與言志。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所表達的人間煙火意趣,養育為一種個性的文體美感,文理中散發的真情實感,真知灼見,既有來自于自身山巒褶皺般的生活歷程,來自自己對生活的向往和踐行,也是對生活規律的思考體悟,并把這些情愫凝聚在筆端,修煉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人生取向,一直別意文脈,希冀更多的人從中吸納借鑒,從而過上更美妙的更恬靜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這也契合了時代發展的趨向與時代生活的節拍,是當今人們所祈求渴望的一種生活福流,一種精神態度,一種存在狀態,因而決定了他的作品在他去世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更加“耐看”、更加紅火。
對汪曾祺先生和他的作品辨析認知,他的老師沈從文先生評價道:“若世界真還公平,他的文章應當說比幾個大師都還認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愛還是態度,‘寵辱不驚’!”我想,這或許是對汪曾祺先生的作品,為什么始終充滿人間煙火味而又歷久彌新的最好注釋。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