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近年來,我常對老家莫名地產生著一種濃郁的眷戀,總想擇良日獨自一人回去看看。于是,今年早早就做了決定,在母親節那天(恰巧逢集)回去一趟。頭天晚上我怎么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第二天凌晨四點就已起床。洗漱過后,小區的照明燈已熄,門外漆黑一片。無奈,我只好在家靜等了二十幾分鐘,趁著晨曦快步走向大門外的公交站臺。已經六點鐘了,來的兩輛公交車都不是去老家方向的。我焦急地等著,時而站立,時而坐下。六點半左右,去老家的鄉鎮公交終于到站了,我迅速上了車,心想要是能在集市開始的時候到達,讓我看看久違了的故鄉集市熱鬧的景象,那該有多好啊!
一路上我思緒萬千,不經意間,車子就要到站了,透過車窗向外看,既熟悉又陌生的環境,盡收眼底,我不由得喊出了一聲:“老家變化真大啊!”因前有約,下車時外侄接過了拎包,并引領著去看望我臨近九旬的姐姐。姐姐突然見到了我,又驚又喜。她看起來氣色不錯,眉眼安詳,身體也還硬朗。簡短幾句問候,幾人匆匆趕往集市。在人頭攢動的喧囂聲中,賣菜賣瓜的,賣魚賣肉的,賣小型農具和生活百貨的,品種繁多,應有盡有。目睹這一場面,倍感故土的親切,頓時勾起了我曾經多次攜妻將雛回家看望父母時,常能見到的一幕幕故鄉集市熱鬧景象的難忘回憶。
這時,外侄買來了早點,沏上了一杯好茶,開始了我的早餐。他知道我喜歡吃老家的三尖子(燒餅的一種)包油條,我笑著邊吃邊說:“又嘗到家鄉的味道了。”老家這種古老的吃法,其實早就聞名遐邇。如今,農村富裕了,人們對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這樣吃法的人也不多了。午飯前在外侄等幾人的陪同下,去父母的墓前瞻仰:“父母墓前兒叩拜,養育恩難忘,心藏衷腸誰與訴,思念淚奪眶。”
光陰飛逝,世事滄桑。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了,哪里都不是家。在姐姐家外侄家,我是客人;在老表家堂侄家,我是客人。老家的鄉鄰見了我說:“回來啦!中午在我家吃飯。”顯然,在他們眼中我更是個客人了。姐姐說:“以后常回來看看,你外侄會給你安排好的。”中午,外侄外侄媳婦還精心準備了午餐。午飯后,雖然大家盛情挽留,我還是坐上了返回小城的公交。
回家,是葉對根的向往。回家的路記心上,它刻印在我胸口最溫暖的地方。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