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蛐蛐叫,夏天到。
蛐蛐,又名促織,是故鄉夏天常見的一種昆蟲。體色黑,體形呈圓桶狀,后腿粗壯,有比身體還要長的細絲狀觸角。遠遠一看,氣度非凡。它們愛躲在墻縫里、草叢中、石頭深處歌唱。
一場雨后,一湖荷花楚楚有致,開得甚是好看,蛐蛐兒的歌聲也愈加悅耳、美妙。這種天籟,總是讓人喜歡。晚風裹著荷香一縷縷吹來,酥酥的,癢癢的,撩撥著少年的心,斥停吠叫不止的大黃狗,躡手躡腳向這些可愛的小精靈靠近。也許女孩子根本就無捉蟲天分,總以為這回八九不離十,但每每總是空手而歸。
這蟲太有心機了,會識足音,懂人心思,難怪會在文學作品中屢屢出現,我想大家都應該讀過《聊齋》中的《促織》吧。當你一靠近這蟲,它就會戛然而止停止歌唱,讓你根本找不到它的巢,所以我特別羨慕村中會捉蛐蛐的男娃,他們家的床底下,總會有幾罐蛐蛐兒在那歌唱。
天上的星光與地上的歌唱遙相呼應,我就這樣在田園牧歌中成長。
十八歲那年,我的腳不小心被突然爆裂的開水瓶燙傷,雖然外婆及時為我涂了狗油,但我的腳面最終還是潰爛了,只好孤獨地呆在家里,人比黃花還瘦。明是個樸實的男娃子,他來了,送來兩只驍勇善戰的蛐蛐給我解悶。那段時間他幾乎天天來,有時給蛐蛐兒帶吃食,有時給我帶課堂筆記,小屋流淌的溫情為我驅走了寂寞,明在時那兩只蛐蛐兒的叫聲,總是格外清亮……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腳也慢慢好了起來。能親手去抓一只心儀的蛐蛐兒,一直是我的心愿,有一天,我把我的想法毫不保留地告訴了明。過了不久,一天晚上,明不知從哪里拿來一只電筒,說是要帶我去實現愿望。我跟著他悄悄地來到野外,田野很寂靜遼闊,也很深邃恐怖,不時還會看到墳塋。小時候我不怕蛇,不怕癩蛤蟆,但我特別怕墳墓,一看到墳頭上花花綠綠的花圈,我本能地發出一聲尖叫,嚇得趕緊想往家跑,但明告訴我前方那片亂石堆土壤微濕,是善斗蛐蛐兒最愛生活的處所,很多的時候,心中的欲望就是前進的動力,我立馬又壯起膽子隨著他向遠方走去……
明果然是個捉蛐蛐兒的高手,他一邊向我傳授經驗和技巧,一邊帶著我在蛐蛐兒唱歌的一米之內尋找,憑著眼力、耳力和身手敏捷,我們一會兒就抓到了兩只足力雄勁、長相俊美且須尾完整的蛐蛐兒,那晚我開心極了。移居到我家的那兩只蛐蛐兒特別乖巧,它們默契配合,琴瑟和鳴,有時圓潤,有時洪亮,有時低緩,有時清脆,一整個夏天,都用美妙的樂音為我帶來歡樂。
前段時間父親打電話告訴我說,老屋要拆遷了,叫我把我的舊物取回。丟棄了許多無用之物,那幾只蛐蛐罐我卻不舍得扔,歲月可以抹去記憶中的某些片斷,但不能抹去記憶中的美好??吹津序泄?,我似乎又穿越到了那年那月那個夏天,我就會想起明,及他羞澀和欲言又止的眼神,若干年后,我心中的玫瑰園依然留有青春的芬芳。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