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了金科先生出版的散文集《鄉賢》,收益良多。
在此,我主要就《鄉賢》中的《改造存心趕向前》這篇作品中,金笑儂這個人物的典型性,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因為文學是描寫人和社會生活的,所以高爾基稱文學是“人學”,巴爾扎克稱文學是“人心史”。敘事文學中的人物形象,不但應該是具體的、感性的,而且由于是生活的藝術概括,還應該代表著一部分人群共同的特點,這就是所謂典型性。如魯迅筆下的阿Q、巴金筆下的覺新、《林海雪原》里的少劍波、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中的陳景潤等等,都具有很強的典型性。
金笑儂先生的典型性在于他是中國千萬個愛國民主人士的代表、是共產黨教育改造民眾思想的范例,是不可替代和復制的“這一個”!
離開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土地改革、新舊政權更替等等錯綜復雜的社會動蕩和時代風云變幻的歷史土壤,是不可能產生金笑儂這樣一個思想性格復雜、生活道路坎坷、人生際遇多變甚至極具傳奇色彩和戲劇因素的典型人物的。因此,隨著永遠逝去的那段紛繁厚重的歷史場景,金笑儂這樣的人物形象也就永遠不可復制了。
還有一個不可復制的因素在于作者與金笑儂先生有著特殊的關系,因而具有獨特的視角和想象去審視和解讀這個“確實值得好好寫一下的人物”( 金笑儂親友語)。楊朔先生曾說過:“我所注意的是人的性格,但我特別注意的卻是人的思想感情。看見一個人的外表容易,想看見一個人的內心,卻是非常困難的。看不到一個人的內心,我們就永遠不能認識這個人!”
作者金科先生除了從小耳濡目染有關祖父的傳說和軼事外,為了寫好這個人物,北上南下,求親訪友、查閱檔案、翻開歷史,用心解讀、理性思考,可以說是嘔心瀝血。雖然作者也說過:“變幻無常的歷史,微妙深沉的人性,往往使得人們難以完全進入到另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但從作者對“祖父那樸實而真誠的愛國主義思想,曲折復雜的人生經歷,追尋真理的人生態度,不同時代的人生哲學,知難而進的人生意志,處事交友的人生藝術……”等人生范圍全方位的認識和把握表明,作者是找到了開啟這個人物心靈之窗的鑰匙,走近了他的內心世界,摸到了他的思想脈搏的。
這篇散文難在“親人寫親人”的模式,分寸把握稍有不當,即可能陷入“為親者諱”或“為親者吹”的定式中,從而削弱作品的感染力和可信度。而作者在作品中淡定從容的筆觸、公正理性的思考、對人性剝繭抽絲的分析、對政治、社會和歷史背景的了解、熟悉和深刻的認識,無不表現出作者杰出的史識、史德和史才。
正是這種客觀現實和作者主觀思想的完美統一,這才有可能塑造出這樣一個令讀者驚喜和嘆服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生活有多么復雜,典型性格也就可能有多么復雜。”金笑儂這個人物形象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典型意義,也許已經超過了作者自己的認知和想象。
其次,從創作藝術上來講,用大散文的形式刻畫人物(而不是用小說的描述方式),用史家筆法還原歷史,抓住主人公人生際遇中獨特的傳奇色彩和戲劇性因素以滿足讀者求新求知的心理需求,增強作品的可讀性,《改造存心趕向前》在構思上是非常精巧和縝密的。
此外,這篇散文的標題也獨具匠心:“改造存心趕向前”本是金笑儂先生自己的詩句,其中蘊含著主人公思想上最本質的東西和最顯著的特點!作者用作這篇散文的標題,真可謂畫龍點睛、用心良苦!唯有領悟這幾個字,才會真正解讀這部作品深刻復雜的思想內涵。
鑒于以上分析,我個人認為:這部作品的成功,不僅豐富了當代文學的人物畫廊,也是作者對拓展散文的文學表現功能的可貴探索和積極貢獻。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