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尖,是大別山東麓龍眠山一帶對山區春茶的昵稱。
谷雨尖,是指谷雨時節,茶頭冒出尖尖芽,被茶農采摘下來,炒制而成的茶葉。谷雨尖是頭茶,經過一夏一秋一冬的醞釀,茶樹汲取了大自然的精華,輸送到茶頭。谷雨尖茶葉富含維生素C,以及鉀、鎂、鋅等礦物質和人體新陳代謝必需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類脂等營養物質,深受人們歡迎。
新茶谷雨尖如雀舌,捻一小撮丟進茶盞里,用開水沖至五分之一的容量,靜置兩三分鐘后再兌開水,蜷縮的茶葉在開水中舒展、下沉,馥郁的霧氣裊裊升騰,熏人一臉清香。淺啜一口,從口腔到喉嚨,全是山野的味道,春天的味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現在的春茶,低緯度地區采得早,早熟品種采得早,最早的3月上旬就開始采摘。但是,在高緯度的山區,因為氣溫低,茶葉生長發育慢,采摘期往往要到清明后谷雨前。谷雨時節去山里采谷雨尖,既體驗采茶,又休閑旅游,成為城里背包客向往的遠方。這個遠方,就在大別山東麓的桐城市唐灣鎮苗尖寨,那兒有高山茶園。
谷雨時節,城里的背包客呼朋引伴。小車如一尾蝌蚪,沿著崇山峻嶺間蜿蜒的山路,左彎右拐地駛入題有“人間仙境在此地,世外桃源無他鄉”對聯的寨門,來到苗尖寨停車場。打開車門,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哇!”讓游客“哇”聲贊嘆的,是山上的大片茶園。茶園順坡而建,一壟壟茶苗在山坡上畫出一道道綠油油的等高線,猶如綠絨圍巾,系于紅旗嶺的脖頸、胸前、腰間,起起伏伏,兜出山巒的曲線,模特兒似的,頗有幾分韻致。三三兩兩的采茶女,穿紅著綠,扎著防曬的紗頭巾,背著竹簍,巧手如鳥喙,快速地啄食茶頭,看得讓人眼花繚亂。
體驗生活的背包客領了茶簍,進入茶園。茶園里的采茶女,見游客或西裝革履,或細皮嫩肉,笨手笨腳,抿嘴竊笑。這些淳樸的農家大嫂,自告奮勇地手把手示范。只見一雙巧手左右開弓,如理發師的剪刀在茶叢上翻飛,咯嚓,咯嚓,指尖從枝頭掠過,茶枝似乎未動,而茶頭一眨眼就落在掌心了,待攥了一大把,丟進茶簍里,散開就是一大片……
中午茶場免費提供盒飯。吃過飯,將采摘的鮮茶送到制茶車間。車間里機聲隆隆,一派繁忙,殺青,理條,揉捻,烘干,鮮活的茶葉經過這一道道工序,就變成墨綠色新茶,清香撲鼻。這里是安徽名茶“桐城小花”的主產地之一,山高,峰險,云霧多,土質好,生產出來的茶葉遠銷省內外。特別是前幾年成立了鄉村旅游合作社,茶葉的產量和品質大為提高。捻一撮焙好的新茶,放進自帶的水杯里泡開,坐在樹陰下的一塊山石上,一邊看滿山秀色,一邊品著清醇的小花茶,自是愜意。清冽的泉水燒開泡出來的高山茶,散發出馥郁的濃香,沁心入肺。“斗贏一水,功敵千鐘,覺涼生、兩腋清風”,仿佛走進東坡居士《行香子·茶詞》的意境。
這里的采茶女多來自山外,最遠的有一百多公里,吃住在苗尖寨。寨中的民房,平時作為客棧供游客住宿,茶季就免費讓給采茶女居住。這些采茶女,多是賦閑的大媽,吃過晚飯,她們聚在寨中小廣場上,打開音響,踩著動感的節拍,和苗尖寨居民結伴跳起了廣場舞。舞步和節拍是一種誘惑,一些游客也參與進來,扭動腰肢,舒服很了,還燃起篝火,在律動的樂曲聲中綻放自己的春天。
谷雨,雨生百谷。被雨露滋潤的高山有機茶,萃取大自然的精華,成就了“桐城小花”高端品質。谷雨時節來苗尖寨,采摘谷雨尖,品味谷雨尖,別有一番意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