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9月初去市里陪我兒子上學,公公因放不下賣豆芽生意,未能同去。
公婆結婚后生活在一起40多年,兩人從未分開居住過。婆婆陪讀去了,公公明顯地表現出焦慮不安,而且公公竟然失眠了。失眠的第三天,公公與來幫忙的姑姐聊天,問她可知道婆婆的手機號碼。說者有心,聽者無意。姑姐便說知道啊。這可惹惱了公公,他便立馬判斷道,孩子們都知道婆婆的電話,唯獨他不知道,而且婆婆專門在去陪讀的時候換了手機號碼,明顯是不想聯系他。有了這個想法,公公在家更是看人不順眼,凡事不順心,一改平時溫和的性格,看誰都有火,像是變了一個人。任憑我們怎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勸說,也都無濟于事。事實上也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樣,而是婆婆原來的手機號碼留給他用了,以便聯系以前的豆芽客戶;而公公也是知道的,但他就是不愿意承認這一點,連續多天在家里鬧脾氣。
一直到婆婆星期天回來勸說,才扭轉了他的想法,他也恢復了原來的好脾氣。公婆商議,待“十一”之后,一起去市里陪孫子上學,但公公在家賣豆芽期間,婆婆要按時打電話,提醒他去購豆芽、賣豆芽,一天兩遍電話提醒。其實,婆婆的“電話提醒”,更多的是對公公的牽掛;公公需要這一份“電話提醒”,也是需要一份心的安慰。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從年少的夫妻到年老的陪伴,雖然公婆這一路走來也有過爭吵,也經過不少的風風雨雨,但他們一直相伴,在面對困難的時候齊心協力、同舟共濟,一起經營著幸福的小家庭。他們之間也許沒有說過一句“我愛你”,但他們以一生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切,從結婚到生兒育女,到教育孩子成人,扶持孩子成家立業,一路走來,相依相伴,相濡以沫。這也許就是真正的愛情吧,實實在在,平平淡淡。
過了“十一”,公公如約和婆婆一起去陪讀了。最幸福最浪漫的事,莫過于他們在一起慢慢變老,一直互相陪伴著走下去。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