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考試回來,說這次的作文講的是飯圈文化,他實在沒有例子可以說。我說關(guān)于飯圈的例子不要太多,他說但是他以前看過一個線上課,老師說寫作文最好不要拿明星做例子。
我家小朋友哪里都好,就是太老實。寫作文不讓談明星,也許是怕閱卷老師誤會你追星——其實適當(dāng)追星也沒什么不對,講飯圈文化,就是講追星的啊。這個理科生太聽勸了。
這個話也不好直接說,對于青春期的娃,"建議"兩個詞,似乎也隱藏著對他們的否定。我說,林黛玉對這個問題,有過一些看法。你還記得我們以前聊過,林黛玉認(rèn)為寫詩不一定要合轍押韻吧?小朋友搶先說,是不是她對香菱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我說對啊,下面還有一句:"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你看林妹妹的詩歌觀多么大膽,自我解放才能有好詩。不用太挑剔詞句,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你說多樸素,但是那種歷經(jīng)劫波今猶在的溫軟滄桑都在其中了。
說到這里,忽然想起林妹妹的另外一句話:"我最不喜歡李商隱的詩"。當(dāng)年混天涯論壇,有人認(rèn)為這是少女的矯情,越是喜歡誰,反倒越說不喜歡。這個說法獲得很多贊同,但是這跟認(rèn)為"女人說不就是說要"有什么區(qū)別?咱們林妹妹,才不是那么個矯情的人。
林黛玉不喜歡李商隱,也許就是覺得他詞句過于華麗雕琢。她推薦香菱讀來打基礎(chǔ)的,第一位是王維,讓她先讀王維的五言律。王維的五言律的一個特點是節(jié)制,用最少的字表達(dá)最多的信息,跟李商隱正好兩個路數(shù)。
當(dāng)然,她也建議香菱讀杜甫的七言律和李白的七言絕句,但這兩位并不因為字?jǐn)?shù)多而肆意修飾詞句,增加感情濃度,你看杜甫這首《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饗市遠(yuǎn)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
客人登門,老杜心中不勝歡喜,想拿出最好的一切款待對方,他沒有珍饈美酒,他擁有最好的東西,就是他的生活。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這本來是普通的風(fēng)景,經(jīng)他的眼,便成其為好。春水像是為他而流,群鷗更是與他相親,他與自然融合得多么好,
但杜甫不是王維,有自然就足夠了,他也愛人。眼前的一切固然好,若是沒有人,"花徑不曾緣客掃",還是會讓他寂寞。不過有時候,積攢下足夠的寂寞,也是我們能為友誼所做的,"蓬門今始為君開",這句看著平淡,卻能感覺到杜甫的開懷。
不用講更多了,杜甫的好,在于他總能化平常為神奇,平常的風(fēng)景,平常的字句,經(jīng)他看過、用過,便成奇跡。他不會用司空見慣的眼光打量生活,張愛玲說她有兩年總?cè)ツ程帲?/span>路邊兩棵很美的樹,她看了兩年,也還是不能忽略。杜甫差不多也是這樣,他不管看什么,看多少回,都如初看般入心。
順便說一句,精神衰老的一個標(biāo)志,大概就是總覺得自己經(jīng)多見廣,陽光下再無新鮮事物了吧。
李白和杜甫多有不同,但都能通過白描表情達(dá)意,只是杜甫的白描透著沉郁,李白是一不小心就要飛揚起來。比如那首《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清代評論家趙翼就說他"四句中用五地名,毫不見堆垛之跡,此則浩氣噴薄,如神龍行空,不可捉摸。"
五個地名,太占字?jǐn)?shù)了,講的都是行程,山月的行程,自己的行程,萬物自有去向,各自奔忙,但我在這滔滔的流動中,依然會想起你,想起無法再見到的你。
像這樣的表達(dá)真是虐,他說月亮,說這里那里,以為沒你什么事了,忽然神龍擺尾,直戳要害,來得猝不及防。
跟他們這兩位比,李商隱一開始就把雙眉深皺,句子固然美,卻不是林妹妹的菜。林妹妹可是個就算葬著花,也能忽然開起玩笑的人,李商隱沒有那種彈性和幽默感。
林黛玉還有個高見是,學(xué)詩不能先讀淺近的詩。香菱說:"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xué)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xué)不出來的。"
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是一種小情致,重重簾幕不曾卷起,室內(nèi)的香氣不至于散溢出去;古硯微微凹陷,能夠聚集更多的墨汁。是挺有趣的,但也只是有趣,而詩歌的核心價值是詩意而非有趣,論有趣,詩人能比得過段子手嗎?
這種詩意不是辭藻的華美,而是對于生活別具意味的打量,相對于王維李白杜甫他們的深遠(yuǎn)澎湃,陸游的這個打量,太近也太有限了點。
陸游的詩,大多是這樣,可能是一句調(diào)侃,比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xì)雨騎驢入劍門","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不是不好,就是把話說盡了,他沒有不把話說盡的勇氣。
林妹妹欣賞的,是敢于不把話說盡,不怕別人看不懂自己這一顆心的詩人。她還向香菱推薦了陶淵明、應(yīng)玚、謝靈運,阮籍、庾信、鮑照等人,時代不同,風(fēng)格不一,都是去雕飾見真我的人。
一個人的詩歌觀,也就是TA的精神面貌的概括,從林妹妹的詩歌觀可以看出,身體不太好的她,卻有著剛健質(zhì)樸、開放勇敢的精神面貌,絕不是刻板印象里那個成日里哭哭啼啼,喜歡吐半口血扶著小丫鬟看白海棠的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