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祁門縣小路口鎮聚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采取“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模式,充分發揮黨員致富帶頭作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發展菌菇、蔬果種植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的村企合作生產模式,讓小路口鎮實現了產、供、銷“一條龍”,生產的菌菇和蔬果暢銷市場,備受消費者青睞。
眼下正值菌棒加工最適宜的時節,走進祁門縣小路口鎮“菇菇部落”食用菌工坊,一摞摞疊放整齊的菌棒映入眼簾,濃郁的菌棒香撲鼻而來。據悉,小路口鎮堅持將木耳產業作為優勢特色產業,打造特色產業品牌,目前全鎮共種植黑木耳60畝,擺放菌棒32萬余棒,這批黑木耳每天要采摘四五千斤,曬干后市場價格每斤30多元。黑木耳全部采摘后產值可以達到一千一百萬元,以雙蓮、春風為中心、輻射晨光、大豐、石谷、勝利等村的食用菌產業帶正在形成。
從零到有,再到成為支柱產業,食用菌種植在小路口鎮經歷了一個過程。小路口鎮充分發揮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加大食用菌產業發展力度,按照“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模式,采取“農戶自營”、“企業經營”“集體聯營”等多種經營方式,推動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在這里種木耳菌菇,不僅收入可觀,還能照顧到家里面。”村民張大爺樂呵呵地說到,這份家門口的工作真不錯。
如今,食用菌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不僅提升了食用菌的產量和品質,也帶動了當地農戶的種植積極性。
“在共富工坊務工的人員都是本村的村民,食用菌工坊的菌棒接種生產過程每天可提供近百個工作崗位,工人每人每天可獲得110元左右務工費,2023年僅村民務工工資一項支出就近達30萬元。食用菌種植有接種、灑水、采摘、搬運等生產過程,一年到頭都有活可做,大家覺得在工坊做工很穩定,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都很積極。” 小路口鎮大豐村村書記說。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小路口鎮在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基礎上,又流轉撂荒地40余畝,新建蔬菜種植基地,與合肥刀板香餐飲公司采取“訂單式”合作模式,并與村民一起“分享”訂單,共同打造“共富菜園”。2024年,鎮、村干部緊緊圍繞農旅研學產業融合,成功對上申請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項目資金(祁門縣小路口鎮生態治理及農旅研學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共500萬元,用于雙蓮村內民宿改造、研學餐廳、研學步道、食用菌主題節點等建設。現今走進雙蓮,儼然一派熱火朝天的干事創業景象,村民們來來回回忙碌著,廣場上再也沒有了“閑人”。村支書王獻斌笑著說到:“現在我們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這才是名副其實的‘生產隊’。”
下一步,小路口鎮將繼續保持發展態勢,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持續做好食用菌等特色產業發展,全力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菜綠菌香產業興 ,村美民富共繁榮的愿景。(汪辰玨)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