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蚌埠消息 在新疆皮山縣,有一位來自懷遠的法官,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情注皮山山水,彰顯援疆本色”的深刻內涵。他就是皮山縣人民法院副院長、懷遠縣人民法院援疆干部蔣祝新。
“我是來做事的,不是來鍍金的;我要說皮山話,做皮山人,辦皮山事。”2023年6月,皮山縣人民法院見面會上,懷遠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四級高級法官、審監速裁團隊負責人蔣祝新如是說。
來到皮山后,蔣祝新結合當地實際,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辦案全過程,注重法律思維與社會思維、政治思維結合,強調案件審理的政治效果與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在把關審核50多份民商事判決書中,為其他法官解答法律問題,溝通交流案件,有效化解大量疑難糾紛案件,提升了當地法官處理疑難復雜案件業務能力和裁判說理水平。
作為一名援疆法官,蔣祝新在主動辦理疑難復雜案件的同時,在民事審判領域法律適用、要素式審判、簡案快審、訴調對接、金融類案集中管轄等辦案模式和裁判文書寫作等方面,通過授課輔導方式將自身審判工作經驗傳授給當地法院干警,增強隊伍內生動力,也為當地法官理清了審判思路,提供了具有建設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
他常說:“群眾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打官司,來到法院那是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是對法院和法官的信任,有時候他們可能會激動、會憤怒,甚至會過激,我們要理解他們,耐心細致地說理,真情實意地解決問題。”
2023年8月14日,蔣祝新承辦一起歷時3年無果的醫療糾紛案件。此案經兩位法官調解均未成功,當事人信訪,蔣祝新接待了解后當天通知立案庭立案,通過庭審,雙方當事人在法庭上出示相關證據,闡明各自觀點,理清是非過錯,并在庭審結束進行調解,達成調解協議,被告給付原告賠償款250000元。
敢挑重擔子,敢啃“硬骨頭”。今年3月15日,蔣祝新辦理一起原告和田x公司訴被告皮山x公司480萬元買賣合同糾紛案,案由是產品送達后至今尚欠340萬元未付而引起訴訟。他認真審閱案卷,本著為企紓困解難,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為目的,在庭審前多次聯系雙方當事人及政府相關部門進行調解,通過三天多輪面對面溝通調解,終將該案調解成功,被告同意在一個月內籌集資金160萬元交付原告,余下款項在10月份之前交付原告。
蔣祝新明白,援疆一年,時間有限,只有挑重擔才會更有意義。他從每個類型的案件中挑選一個典型案例進行“解剖麻雀”,找準“病根”,對癥下藥;針對辦案效率不高的問題,優化辦案流程,實行繁簡分流,快慢分道,簡案快辦,難案精辦;針對案多人少的矛盾,整合辦案團隊,組建集約查控團隊,集中開展立案、送達和查控;組建快速執行團隊,集中辦理財產保全、簡單案件及案件終本案件。自蔣祝新到皮山縣人民法院以來,審結案件389件,判決68件,調撤321件。
2023年12月,蔣祝新被皮山縣委、縣政府、皮山縣人民法院授予“安徽省對口援建皮山縣優秀個人”“優秀共產黨員”“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優秀援疆干部”等8項榮譽稱號。
“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來到皮山后,讓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作為一名人民法官的責任、擔當和使命,我會珍惜在皮山的每一天,不辜負組織和群眾的期盼,向皮山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蔣祝新說。(劉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