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秋意漸涼,陽光照在馬振宇黝黑的臉上,暖暖的。
“俺幾乎每天都要繞著老港河走一遍,看看有沒有垃圾扔到里面,也當鍛煉身體了。”馬振宇樂呵呵地說。
年過六旬的馬振宇,是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朱馬店鎮聯民村的一名老村干,也是一名退役老兵。兩年前,他從村干部的崗位上退下來后,不顧老伴的擔憂與勸阻,義務當起了村里的“五老”河長,他和老伴說,雖然自己上了年歲,但身體硬朗著呢。馬振宇在種好自家十來畝田的同時,和村里另外幾名老黨員義務當起了巡河人。見到有垃圾漂浮物就用漁網打撈上來;見有人往河里排泄廢水,就趕緊制止……
“這港河可是俺們這方圓幾個村的母親河,小時候俺們經常下河游泳,中間一些年河水臟了,看著都心疼。這幾年縣里鎮里都很重視,再加上俺們的努力,河水又變清了。”望著碧藍的河水,馬振宇老人的眼里透著一種幸福的光。
和馬振宇老人一樣,鳳臺縣楊村鎮周圩村干了四屆村委委員的周家新,退下來后也主動請纓當起了“五老”河長。“在平時巡河時,我們村情、人情都熟,在嘮家常時,就能把上面的一些政策宣傳給鄉親們……”周家新說。
推行以老干部、老黨員、老模范、老教師、老退役軍人為主體的“五老”河長制,是鳳臺縣在深化河長制的過程中,積極發揮社會力量參與巡河巡湖創推的一個新模式。
鳳臺縣地處淮河中游,臨淮而居,是一個有著三千多年歷史文化積淀的淮上古城,也系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古戰場。黨的十八大以后,為進一步做好淮河水資源的保護和優化,鳳臺縣根據境內淮河支流多、河湖多、水岸線長的實際,將“河長制”工作作為水資源保護的“一號工程”,全域全境推進。
“到2017年9月,我們就已全面建成了縣、鄉、村三級河長制體系,242名黨政干部擔任各級河長,一河一策,每河必巡,管控并舉,查打一體,構建了橫到邊、縱到底的河湖水資源生態保護網。”鳳臺縣河長制辦公室副主任、水利局局長石明說。
幾年來,依托建立的水資源保護體系與管控力量,鳳臺縣全面排查河湖管理范圍內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突出問題,發現一處、清理一處、銷號一處,拆除非法建設房屋12處、非法堆場25家,取締無證件經營碼頭12家,遷移鳳城水岸住家生活船只257艘,搬遷小型養殖場8個,清理河道54千米、水域4.3平方千米,整治25個入河排污口。河道水體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同時我們相繼投資4.6億元開展環城水系綜合治理和淮河入口生態修復,建成潛流生態濕地255畝,碼頭堆場覆土復綠近2000畝,增殖放流魚苗1000多萬尾,目前已創建省級示范河湖1條、省級幸福河湖2條。”鳳臺縣河長制辦公室主任、副縣長蘇傳剛告訴記者。
水資源保護非一日之功,更需久久為功。在三級河長制的基礎上,鳳臺縣積極吸收民間力量,發動全民參與,除創推“五老”河長制、成立“五老”志愿者巡河隊外,還依托臨河臨湖的企業建立企業河長制和青年志愿者巡河隊。
城北湖是鳳臺流通淮河的三大湖泊之一,擔負著沿湖11個村的灌溉重任。前些年因承包漁場多、個體水產養殖業多,水體水系環境令人堪憂。
“從2021年開始,我們漁場主動擔起巡湖的任務,對湖面劃片包干,組織發動承包戶和沿湖村的群眾成立7個巡湖小分隊,分批次巡湖的同時,向沿湖的村民宣講水資源保護的意義。” 鳳臺縣城北湖漁場場長、企業河長張超說。
據張超介紹,通過這幾年的邊巡邊整治,拆除歷史遺留的廢舊毛竹1余根及圍欄網3萬多方米,打撈清理湖面漂浮物、水花生、雜草等300多車。“四亂”現象基本不存在了,恢復了湖暢、水清、岸美、景綠。
直通淮河的永幸河被稱為鳳臺人民的“母親河”, 全長43公里的河道,東西貫穿鳳臺全境,沿河而居8個鄉鎮34個村。為保護好這一母親河,從2019年開始,鳳臺縣在永幸河堤防管理所的基礎上,發動沿河鄉鎮和村成立巡河隊,包干到鄉到村到組,堅持每日巡河巡堤,發現攔河漁網,堤壩違章搭建以及漂浮物等,第一時間解決清理清除。
“這幾年,沿河各支巡河隊發揮了大作用,現在我們永幸河的水系水體保護得很好。我們每年春季也都發動沿河鎮村在堤壩上開展植樹植綠、護堤護岸活動,共計栽植了水保林木3萬余棵,有效地保護了河道生態環境。” 鳳臺縣永幸河堤防管理所所長馬廣偉說。
從鳳臺縣河長制辦公室記者了解到,目前該縣包括淮河鳳臺段以及涉河涉湖的鄉鎮和行政村共計成立志愿者巡河隊90多支、300余人組成,他們每天行走在各自負責的水岸線上,為保護淮河的生態水資源環境不懈奔波,貢獻著智慧和力量。
徐艷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