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鳳臺縣在淮王魚保護區高水位碼頭舉行2023年淮王魚保護區水生生物科學增殖放流暨涉漁罰沒物品集中銷毀活動,進一步改善和修復淮河天然水域生態環境,強化保護淮河珍稀魚種淮王魚。縣委副書記葉宜聲出席并宣布活動正式開始。副縣長汪振乾致辭。市、縣有關單位負責人、沿淮各鄉鎮負責人等參加活動。
汪振乾在致辭中指出,舉辦這次活動是深入貫徹落實《漁業法》《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精神、保護淮河漁業資源、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是配合禁捕制度實施,鞏固和擴大禁捕成果,進一步增強全社會保護資源、愛護環境意識的實際行動,也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
汪振乾表示,鳳臺縣將以這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完善保障措施,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社會影響,逐步引導市民群眾共同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保護淮河生態,造福子孫后代。
此次增殖放流活動,投放長吻鮠(淮王魚)4萬尾、江黃顙5萬尾、黃顙魚10萬尾,白鰱190萬尾,鳙魚21萬尾、草魚20萬尾,共計250萬尾,現場銷毀涉漁罰沒物品100多件。此舉對有效恢復淮河魚類種群數量、改善和優化水域的群落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鳳臺縣禁捕工作開展三年來利用中央財政資金85萬元,向保護區投放淮王魚、江黃顙、鰱、鳙、草魚等各類魚苗近1000余萬尾,極大地改善了淮河生態,對增加魚類種群數量和水質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
岳榮 鄭家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