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7月11日,鳳臺縣在淮王魚保護區高水位碼頭投放了250萬尾魚,改善和修復淮河天然水域生態環境。
當天舉行2023年淮王魚保護區水生生物科學增殖放流活動中,除了投放長吻鮠(淮王魚)4萬尾,還投放了江黃顙5萬尾、黃顙魚10萬尾,白鰱190萬尾,鳙魚21萬尾、草魚20萬尾,共計250萬尾。
記者了解到,淮王魚喜好在巖石縫中繁衍生息,而淮河鳳臺境內的硤山口一帶恰好水中巖縫縱橫,河道彎曲,水流湍急,河底為巖石底質,正好為其繁衍發展提供了獨一無二、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千里長淮,只有硤山口淮王魚唯一的家,當地對保護淮王魚尤為重視,專門劃出了淮王魚保護區。
據介紹,鳳臺縣禁捕工作開展三年來,利用中央財政資金85萬元,向保護區投放淮王魚、江黃顙、鰱、鳙、草魚等各類魚苗近1000余萬尾,極大地改善了淮河生態,對增加魚類種群數量和水質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當天的活動現場,鳳臺縣還舉行了涉漁罰沒物品集中銷毀活動,現場銷毀涉漁罰沒物品100多件,引導市民群眾共同保護淮河生態,造福子孫后代。鳳臺縣副縣長汪振乾介紹,這次活動是配合禁捕制度實施,鞏固和擴大禁捕成果,進一步增強全社會保護資源、愛護環境意識的實際行動,也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