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專題聽取該省檢察院檢察長陳武作的關于全省檢察機關檢察建議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制發各類檢察建議書48961件,總體采納率為90.3%,檢察建議制發數量、質量呈逐年上升態勢。
陳武在報告中說,2019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聚焦檢察建議功能定位,完善制度機制,提升工作質效,推動檢察建議工作在穩進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圍繞以檢察建議工作現代化推動檢察工作現代化這一目標,細化工作舉措,壓實工作責任,推動檢察建議工作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發展。
再審檢察建議是實現同級監督,把矛盾糾紛解決在當地,減少當事人不必要訴累的重要方式,能夠切實有效維護司法公正。2019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向法院制發各類再審檢察建議書3347件,采納2715件,及時監督糾正了法院裁判結果,有效保障了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和當事人合法權益。檢察機關在對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活動開展法律監督時,針對執法、司法機關履職過程中存在的違法情形,可以提出糾正違法檢察建議,及時糾正審判和執行中的違法行為。2019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制發糾正違法檢察建議書17100件,采納15353件,切實保證了各項訴訟活動依法依規進行。
在偵查活動監督中,推動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規范化實質化運行,堅持效果導向,突出監督及時性,通過檢察建議糾正偵查活動違法141件次。在審判活動監督中,針對刑事、民事、行政審判過程中的違法情形,分別提出檢察建議193件、4098件、1476件,助力提升審判活動的嚴肅性、規范性。在執行活動監督中,針對刑事、民事、行政執行過程中的違法情形,分別提出檢察建議2249件、6213件、2223件,確保執行活動嚴格依法、規范高效。
多領域提出公益訴訟檢察建議,有利于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2019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針對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等情形,制發檢察建議書13907件,采納12561件。在“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專項檢察監督活動中,共提出檢察建議7207件,解決了一批環境污染突出問題,守護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另一方面聚焦公益保護新需求,不斷拓展訴前檢察建議監督廣度,在探索創新中實現監督質效全面提升。2019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積極穩慎探索公益訴訟新領域,制發檢察建議書3729件,采納3695件。緊盯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房屋、出行、消防等公共安全領域,制發檢察建議書2116件,推動消除安全隱患1.5萬余處。同時,全省檢察機關積極探索開展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公益訴訟工作。省檢察院針對鐵路沿線革命文物保護問題,向省文旅廳提出檢察建議,工作成效得到有關省領導批示肯定。
檢察機關針對履職辦案中發現的社會治理問題,向負有責任的單位和部門提出檢察建議并督促整改,是檢察機關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2019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針對損害個人或組織合法權益的管理監督漏洞、制度措施缺陷以及不當履職行為,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書5265件,采納4670件,在督促行業主管部門加強監督管理、維護個人或組織合法權益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做好新時代檢察建議工作責任重大。陳武表示,全省檢察機關將進一步轉變理念、完善機制、強化素能,不斷加強和改進全省檢察建議工作,為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譜寫安徽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檢察力量。 李昂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