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內施工項目產生噪音導致居民心臟病復發并住院。近日,包河法院“網格法官”李玥玥、社區調解員及當事人劉女士和施工方代表圍坐一桌開展調解。5月13日,《中國青年報》頭版對此進行了報道。
原文如下
合肥包河區打造社區治理新格局
“網格法官”將居民矛盾化解在源頭
“我有心臟病史,特意囑托施工項目負責人提前告知施工時間,我好搬到親戚家暫避幾天。可是他們忘記通知了,突然產生的噪音使我心臟病復發住院,我要求賠償!”近日,在安徽合肥市包河區煙墩街道濱湖惠園社區“惠解憂”工作室,劉女士氣呼呼地說。
“阿姨您別激動,身體要緊,居民合法的訴求我們都會維護,咱們先把事情捋清楚。”了解了對方來意后,包河區人民法院法官李玥玥安撫道。
劉女士認為,社區內施工項目產生噪音導致自己心臟病復發并住院,理應要求施工方賠償。但就賠償金額問題,雙方無法達成一致。當天,李玥玥、社區調解員及當事人劉女士和施工方代表圍坐一桌商討解決辦法。
今年以來,合肥市大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為提升社區治理現代化水平,包河區率先開展政法機關“四員一律”進網格活動,組織審判員、檢察員、警員、司法助理員、社區律師合力將司法服務送到群眾身邊。包河區人民法院以“法官進網格”為載體,力促審判力量下沉、審判重心前移、審判服務延伸。
近日,合肥市首個致力于“分層遞進”化解矛盾糾紛的“惠解憂”工作室在包河區成立。工作室由濱湖惠園社區與包河區人民法院共建,依靠法院專業力量培育指導社區調解員隊伍,并為社區配備“網格法官”,將矛盾化解在源頭。
工作室遵循“四級遞進”工作原則:第一級是黨小組長、樓棟長;第二級是社區網格員、調解員和居民黨員;第三級是法律社團等專業社會組織;第四級是檢察員、警員、司法助理員、律師等專業力量。在網格員、樓棟長發現矛盾問題時,社區調解員第一時間進行矛盾化解,在需要法律專業指導時,網格法官出面開展司法調解。
當天,網格法官李玥玥了解糾紛情況,厘清案涉法律關系,歸納出爭議的要點。先向施工方闡明,企業需要承擔相應社會責任,在施工過程中應當做好與群眾的溝通交流工作,不影響群眾日常生活。企業方表示愿意賠償,但認為劉女士要求的金額過高。
李玥玥從專業的角度向劉女士解釋了損害后果發生與侵權行為因果關系的構成,并告知其通過合法途徑正確維權。“如果去法庭訴訟,您提出的醫療費、賠償費、誤工費以及本次住院與施工方噪音的關聯性,都需要拿出完整的證據鏈。您看是不是和施工方盡量協商解決?”李玥玥解釋道。
一個半小時后,在得到施工方的道歉和網格法官調解后,劉女士情緒漸漸緩和,與施工方達成和解,獲得一定賠償。“沒想到法官能夠走進老百姓中間,傾聽我們的心聲,處理這些小事。”她說。
原本一場針尖對麥芒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節省了司法資源,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
“物業遲遲不給我們結算運費,你們社區管不管?”近日,某環保服務企業負責人張先生來到濱湖惠園社區黨群服務站,反映轄區內物業公司欠付其清運建筑垃圾費用。
社區網格員同步聯系李玥玥,希望得到法律指導。李玥玥來到社區,從證據采信的相關環節給予詳細分析,督促物業公司負責人現場轉賬結清相關費用。
濱湖惠園社區轄區常住人口約2萬人。隨著小區入住率不斷攀升,鄰里間的小摩擦時有發生,“惠解憂”工作室成為包河區打造社區治理新格局的新探索。
濱湖惠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張世偉介紹:“我們在黨群服務中心、各樓道顯眼處設置網格法官公示牌,公示服務內容和聯系方式。群眾需要咨詢法律業務,或者街鎮社區在應對群體性糾紛、原發性矛盾時,隨時可以聯系網格法官。”
工作室還將推出小程序“碼上說事”。居民掃描二維碼后填寫姓名和手機號,可將意見、訴求隨時上傳,實現居民有事“碼上辦”。
包河區進一步開展排憂解難與建章立制、黨建引領與社會治理、開門辦事與群眾參與、服務群眾與助力發展“四個結合”活動,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近日,該區確定18件為民辦實事事項,把“三點半”課后服務、健身場所建設、打通斷頭路、菜籃子工程、智慧小區建設等群眾關心的民生小事都納入其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