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月21日上午,蕪湖市三山區人民法院在訴前成功調解一批涉案203人、標的70余萬元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勞務合同糾紛系列案件,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促進了社會和諧。
原告張某等203人均是三山區高安街道村民,被告姚某、趙某是三山區村民。2014年初,原告張某等人與被告姚某、趙某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約定將所屬八個村民組的土地出租給被告姚某、趙某經營種植,承包期限5年,每畝租金每年480元。前幾年張某都能按時支付租金,2017年起,兩被告一直拖欠租金不付。農戶多次找兩被告催要均無果。兩被告還雇傭部分農戶為其種田的勞務款也至今未付。憤怒之下,203名農戶將姚某、趙某一紙訴狀告到法院,要求支付拖欠土地租金和勞務款,并提前解除合同。
2019年1月20日,三山區人民法院訴調對接中心接收了該系列案件。考慮到臨近年關,該案涉及人數較多、金額較大、社會影響范圍較廣,且又是與農民息息相關的土地糾紛,若處理不當,可能會引起更大的群體糾紛和民憤,承辦法官在受理案件之初便制定了對203件案件的調解方案。調解過程中,法院曾多次電話通知被告人之一的姚某前來調解,但姚某采取不接電話、或聲稱正在籌錢無暇到法院來處理案件等態度,一直不配合法院的調解工作,法官通過安徽法院訴訟服務平臺,以電子短信方式不間斷多次發信息告知其案情,及拒不到庭的后果。另一被告雖每次調解都能到庭,但也一直稱目前自己經濟困難,等以后有了錢肯定會支付,拒絕在法院的送達材料上簽字,并表示不需要通過法院處理。
承辦法官心系受害農戶,面對重重阻力,想方設法,悉心了解被告經濟狀況,并多次對雙方當事人釋法明理,努力協調調解方案,最終使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張曉燕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孫芮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