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19日從宣城市人民檢察院了解到,1月9日,寧國市檢察院依法辦理的周某某非法采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寧國市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據悉,該案為我省首例涉及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庭審查明,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2017年7月至8月期間,周某某未經許可,在國家明文通告的特別保護期,對倒刺鲃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寧國市青龍灣流域的砂石進行采挖。經專家評估,周某某的非法采砂行為,導致河道堤防行洪功能和水生生物棲息地功能受損,對魚類繁殖率和種群數量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檢察機關指控被告人周某某違反國家規定,未取得采砂許可證擅自采砂,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應以非法采礦罪追究其刑事責任。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方面,公益訴訟起訴人對被告人周某某非法采砂導致青龍灣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水域生態系統造成的損害進行了全面舉證,要求被告人修繕長120米、高2米的護坡堤壩,賠償水生植物損失折合人民幣8456.31元,承擔流放魚苗費用折合人民幣3671元,賠償國家礦產資源損失折合人民幣157149.5元。被告人周某某當庭認罪悔罪,并表示愿意承擔環境修復及國家礦產資源損失賠償責任。
本案的成功辦理是檢察機關積極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全面推進公益訴訟工作的一個縮影,對有效遏制非法采砂行為、保護青龍灣乃至長江下游流域生物鏈具有重大意義。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