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復制”雪域高原環境,讓冬蟲夏草在宜昌實現“全生態鏈繁育”;讓鱘魚“上岸”生長,將魚子醬從宜昌銷往海內外......湖北省宜昌市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依托生態優勢,突破技術瓶頸,培育出冬蟲夏草生態繁育、鱘魚規模化養殖、柑橘深加工、魔芋全產業鏈等一批世界級特色農業產業。2024年,宜昌市的特色農業綜合產值突破千億元,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冬蟲夏草“下山”:生態繁育改寫產業歷史
在宜都市東陽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車間里,青藏高原的雪域環境被精準“復制”——溫度、濕度、氣壓等關鍵參數通過科技手段模擬,蝙蝠蛾幼蟲與蟲草菌的共生關系在實驗室中實現世代循環。經過十年攻關,企業成功突破冬蟲夏草人工繁育的世界性難題。
2024年,宜都產的冬蟲夏草年產量實現了63.5噸的驚人數字,意味著每天都有60多萬根冬蟲夏草從車間里新鮮出爐。
“我們的蟲草有效成分與野生一致,且重金屬含量更低。”企業負責人介紹。這項全球首創的生態繁育技術,不僅保護了高原生態,更讓珍稀藥材惠及大眾。
批量的冬蟲夏草從這里向海內外銷售
鱘魚“上岸”:生態養殖守護一江清水
清江,長江一級支流,曾因網箱養殖過度面臨生態壓力。2016年起,宜都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拆除養殖網箱,轉而推動鱘魚“上岸養殖”。
在清江鱘魚谷特種漁業有限公司,循環水養殖技術讓江水利用率提升95%,節水節地的同時,魚子醬年產能反超網箱養殖時期三倍。
“每克魚子醬售價高達400元,出口占全國三成。”總經理季堅義說。通過聯農帶農機制,當地村集體收入增長七倍,戶均存款達30萬元,生態與效益實現雙贏。
鱘魚在現代化的養殖場里實現全人工繁育
柑橘被“吃干榨盡”:小果子撬動大健康
柑橘能創造多少價值?在湖北土老憨集團,答案令人驚嘆:果肉釀橘醋,果皮制陳皮,橘渣提煉膳食纖維……通過深加工,5萬噸柑橘可創造50億元產值,是鮮果銷售的20倍。10年陳皮售價4500元一斤,橘醋遠銷海外,傳統農產品變身高端健康食品。
“三峽釀醋技藝與歐洲古法結合,讓柑橘‘渾身是寶’。”企業負責人李源說。目前,宜昌柑橘年產量超400萬噸,深加工為橘農帶來30億元收入。
果醋被裝進橡木桶里像紅酒一樣銷售
魔芋“土生金”:健康產業邁向千億集群
魔芋是大山里生長的“土疙瘩”,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魔芋之鄉”已將“土疙瘩”深加工成“金疙瘩”。一致魔芋生物科技公司通過提取高純度膳食纖維,將魔芋加工成代餐食品、醫用敷料等200余種產品,魔芋粉銷量全球第一,因此也成就了這家A股北交所上市公司。
“魔芋葡聚糖是天然‘腸道清道夫’。”董秘唐華林介紹。未來,長陽計劃打造魔芋行業“總部經濟”,推動產業鏈邁向百億規模,成為健康中國戰略中的特色力量。
山里生長的“土疙瘩”成了上市公司的“金疙瘩”
記者手記
從冬蟲夏草到清江魚子醬,從柑橘醋到魔芋代餐,宜昌的特色農業之路,始終貫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這里,科技賦能讓傳統農業脫胎換骨,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農民增收與鄉村振興齊頭并進。宜昌的實踐證明,只要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創新驅動,農業可以成為高附加值、可持續的支柱產業。
大皖新聞記者 張洪金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